第001章 民风民俗(1/2)
因此,只好由女方请人补缺。
幸好,一个礼拜前,田甜就把情况告知父母,否则,就会措手不及了。
后来,经商量后,田甜的爸爸帮欧阳鲲鹏请了两把唢呐,这样,显得更加热闹和排场。
夜晚九点后,山村里,别的农户家黑灯瞎火的,都纷纷睡下了。可田甜家却仍然灯火通明,人影闪现。
在客厅里,有一大拨人围坐在用四五张方桌拼成的大长桌前。只见,桌上摆放着水果和点心,每人面前都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
原来这里是在开茶欢会。
整个会场宁静而肃穆。
桌旁端坐的全是田甜的长辈。
此外,桌下还有稍年轻一点的站着,因为实在坐不下了。
只见,长辈们依次对田甜说着些教导之类的话语,无非是嫁到夫家要勤劳、孝顺、理解和包容,不要让人说三道四之类的话,然后,每人话毕,便主动往桌上的一个贴了红纸的簸箕上丢一个红包,即扎腰包。
这钱是娘家人给新娘子用的。
田甜除洗耳恭听外,还要不时的给他们倒茶,以表感谢。
晚上,欧阳鲲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他特别激动,同时,也有些不安。
因为他从来没见过这种传统的乡村婚礼,担心自己明日会闹笑话。
次日一大早,茫茫的浓雾还没有散去,亲戚们就踏着晨露从四面八方的自家纷纷来田甜家帮忙。
不一会儿,临时搭建的五六个土灶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无论男女,在主厨的指示下,各司其职,有挑水的,有杀鸡杀鸭的,有轧酒的,有洗菜择菜的,有切菜的,有炸猪皮的……
总之,热闹非凡。
这时,洗漱完的新娘一般就呆在房间里,直至出亲。
床上除了坐着新娘外,还有伴娘。因为,出亲前,都会有陆陆续续的外嫁长辈亲戚会来给新娘派红包。
会哭嫁的新娘,每当有亲人拜访,就会哭得死去活来,有时,还和伴娘、闺蜜等两三个人一齐痛哭,那种场面特别悲怆,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哭嫁是迎亲中最壮观的场面。开始由新娘哭,连哭带诉,有板有眼,然后,母亲、姐妹及女性亲友陪哭。
常言道:新娘不哭,娘家冇福。
此时,亲人们一边劝教,一边给新娘“扎腰包”,即赠送红包,而伴娘就会把红包接过来,放进新娘那喷着红油漆的小箱子里。
可是,哭嫁,它是有朗朗上口的歌词的。譬如,母亲:女呀女,婆家唔比娘家好,公婆哪有爷娘亲?上门媳妇难做人,时时处处要小心。
可是,“哭嫁”也不是人人都会的,自订婚后,姑娘就要开始学,向老人或已婚妇女学。
哭嫁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的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
简单的说,就是:一、伤离别,念亲恩;二、换身份,忧前途;三、怨婚姻,骂媒人;四、不平等,怨命运。
当然,像常年在外求学及打工的田甜是不会哭嫁的,只能用“呜呜”的哭泣代替。
上午十点半,被佯装男方的人汇集在旅馆的楼下,一齐坐车往女方家出发。
到达山脚下,欧阳鲲鹏把车靠路边停好。
一下车,“马鞘”(即放鞭炮的先生)帮新郎戴上写着“新郎”字样的小花,及披挂上红,戴上黑色的礼帽(其实,按当地的风俗,这些原本是新郎的舅舅做的。),然后,叮嘱新郎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一路上,鞭炮轰鸣,唢呐声声。
不时吸引着附近的人眉开眼笑的驻足围观,评头论足。
摄像师走在最后面。因为他扛着笨重的摄像机器要录像。
快到女方家时,听到唢呐声,不时有人探出头来打探。当确信是自己这边的时,就会有人激动的向里边的人通报。
“新娘公来了!”
“等亲的来了!”
……
然后,女方就要派人准备接应,比如,放鞭炮,吹唢呐等,遥相呼应。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的姑娘们往往会把大门紧紧地关闭着,不让进。
这时,男方领队的“马鞘”就会识趣地从口袋里掏出红包来,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可是,许久后,门依然纹丝不动。
又过了一会儿,门内还会有人高嚷道“添子添孙啊!”
于是,无奈,“马鞘”只好又塞红包进去,这样,门才徐徐打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