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第0109章 麻姑的传说(1/2)
知道麻姑拜寿的传说吗?聂欢道。()
有关麻姑的传说有二:1《古小说钩沈》辑《列异传》:“神仙麻姑降东阳蔡经家,手爪长四寸。经意曰:‘此女子实好佳手,愿得以搔背’。麻姑大怒。忽见经顿地,两目流血”。《述异记》卷上云:“济阳山麻姑登仙处,俗说山上千年金鸡鸣,玉犬吠”。此当为异闻。
2清褚人获《坚瓠秘集》卷三引,一统志: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按麻秋,五代后赵胡人,仕石虎为征东将军,其女当为另一麻姑。民间传说中的麻姑故事是源于第二种而有所引申变化,谓麻姑逃入山中后,其父大怒,放火烧山欲置麻姑于死地。正巧王母路经此地,急忙降下大雨,将火熄灭。王母了解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对麻姑爱民之心大加赞赏,收下麻姑作为弟子并带她去南方的一座山中修炼,这座山就是南城县西边的麻姑山。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麻姑献寿》图就源于此典,常用于祈福祝寿之用。
麻姑是一位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姑娘。当时北方汉族和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因此,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多。麻姑的父亲叫麻秋,在一个集镇上替人养马。麻姑的母亲在一场战乱中被官兵抢去,再也没有回来。麻秋因为失去妻子,性情一直很坏。麻姑家长期与汉人做邻居,她从小就向汉人学了一手好针线活,等到年龄稍大一点儿了就常为有钱人家做针线活。
一天,麻姑在一户人家做好针线活,主人很满意,赏了一个大桃子给她。古时候,桃子在水果中是上品,麻姑舍不得吃,把桃子揣在怀里,想拿回家与父亲一起尝尝鲜。
麻姑路过街上,看见路边围着一圈人,就好奇地朝里面看。原来有一位身着黄衣衫的老婆婆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边上有几俱说:“老婆婆是饿的,如果吃点东西,也许会好的。”可是,大家只是说着,谁也没有拿出东西给老婆婆吃。那时兵荒马乱的,青壮年都拉去打仗,田地都荒芜了,粮食很珍贵。麻姑看不过去,就从怀里拿出那只桃子,蹲下身来扶起老婆婆,用桃子喂她。桃子又甜,汁水又多,老婆婆吃了很快缓过劲来。周围的人也都啧啧地称赞麻姑。这时老婆婆开口说:“孩子,谢谢你,能不能给我喝点粥汤?”“好呀,我就回去帮您煮去。”麻姑看见老婆婆能开口说话很高兴,她把老婆婆扶到洞街的屋檐下坐着,自己三步并做两步地朝家里走去。
麻姑回家就生火煮粥,父亲麻秋回到家,她把街上遇的情况告诉了父亲。没料到麻秋脸一沉地说道:“这种老家伙,饿死算了!你给她吃桃子,已经是她很大的福份了。我们家的粮食本来就不够,你竟敢自作主张煮粥给她,实在是不像话!”父亲不让麻姑为老婆婆送粥,并把她关进了后屋不许外出。
半夜里,麻姑仍惦念着街的黄衣衫老婆婆的安危,她听到前屋的父亲呼呼的酣睡声,就轻手轻脚地走出后屋,从锅里舀了一碗粥,快步来到街上,但街上除了狗吠声,哪儿还有老婆婆的踪影。麻姑很焦急,到处寻找老婆婆。月光下,只见原来老婆婆坐的地方,有颗桃核留在那里,就拾了起来。这时父亲麻秋醒来了,发现女儿不在家中,便找到街上,遇见麻姑,就气急败坏地连推带搡把麻姑拖回家,狠狠地打了一顿。
第二天晚上,昨天一夜没瞌眼的麻姑刚睡下,就看见穿黄衣衫的老婆婆朝自己笑盈盈地走来了。老婆婆抚摸着麻姑的头说:“孩子,谢谢你!亏你有一片善心。那桃子果然是好东西,我吃了已经足够益寿延年了,你放心吧。”说着转身要离开。
麻姑噙着眼泪,受了委曲似的把头埋在老婆婆的怀里哭了。老婆婆安慰她说:“好孩子,别难过,以后我们还有机会见面的。”说完就飘然而去了。麻姑在睡梦里哭醒了,细细品味着梦里的事情,觉得黄衣衫老婆婆很不一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