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孙坚的逆袭(1/2)
从刘行他们出发开始,甚至已经做好了艰苦游击战的准备。一千人只会数百万人的山民,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做到这点,似乎不太容易。
真正打起来,吕虔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有点太高估了敌人的战斗力。
值得佩服的是敌人的装备水平,还有正规军的身体素质。甲胄比以前精良了不少,至少他们手中的兵刃,不会如同大汉共和国的士卒一样,轻轻一削就断掉;士卒在山路里面前进了大半天的时间,却还能够及时组织反抗,内部也非常稳定不会轻易崩溃。
换做是大汉共和国的话,最后的突袭足够让已经疲惫不堪的他们彻底崩溃。但明明已经累得不行,夏侯兄弟依然组织起了反抗,士卒们也是积极抵抗,并没有完全崩溃。在这个时代而言,要做到这点已经非常困难。
根据情报显示,蜀汉军已经开始任命了不少的监军。这些监军又被称之为天子监军,当然不是太监组成的军队,本质上就是一群政委,但却是专门宣传忠君爱国思想的存在。
如果说,华夏共和国宣传的是华夏万族共和的概念。那么蜀汉宣传的,便是忠君爱国的皇权思想。说到底蜀汉的建立者,便是汉灵帝刘宏的嫡长子刘辩,他可是真正意义上登基当过皇帝的存在,和那个被群臣扶持上位的吉祥物刘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理所当然的,整个蜀汉政权便是标准的帝国统治模式,刘辩依靠刘宏给他的遗产,成为真正乾纲独断的存在。甚至用了点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来逐渐分化麾下世家和武将的权力,以便更好控制这个国度。
蜀汉的科研投入也是非常的大,王越的在巴蜀开设了墨家行会,帮忙鼓吹以民为本,忠君爱国的精神,其学术地位已经超过了儒家。在民间的地位,也仅次于五斗米教。
墨门本来就擅长科研,在他们的帮助下,科技树也在顺利攀升。刘辩对科技的投入也非常慷慨,占据了国家总收入的22%,仅次于军费投入,比教育投入还要高一半。
各种因素,导致蜀汉军的战斗力的确是暴涨。又有各种名臣猛将相助,于是轻松就占领了关中地区,甚至都城也迁徙回了长安,甚至已经派了曹操,重启丝绸之路。
蜀汉正规军的确不好对付,至少他们的思想坚定,经过专门的训练后身体素质也非常不错。吕虔觉得若他有三万大军,那么或许可以尝试着把这支部队吃下来,但他目前只有二千五百人,想吃下这支部队可不容易。
眼看已经把对方逼退,吕虔也没有继续久留,而是开始缓缓离开,到下一个地点进行设伏。只可惜夏侯惇他们士气本身已经没有多少,当然不会考虑继续进军的问题。
回到沅陵之后,夏侯惇就专门询问过边境的守军,问问他们最近是否有部队靠近。只可惜他们没有通讯器,只能通过马匹进行联络,一来一回少说也要五六天的。同时也要把这里的情况先长安那边汇报,又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
有了这个时间,大部队已经进入了零陵郡。与当地的分队会合之后,人数暴涨到了三百多万,直接朝着桂阳郡前进。进入桂阳郡那天,夏侯惇才收到前线的回复,说短期内并未看到有敌军入侵。
可这个时候,零陵郡的太守已经送来了紧急军情,言一支偌大的蛮人军团,正在集结,并且东迁,人数至少在数百万之间。
夏侯惇此刻只觉得头皮发麻,一方面长安没有回复,但他坐镇一方,发现如今这种情况怎么都得做出决断才行。一方面又有点担心,毕竟三百万大军,放在哪里都不容忽视。
纠结了半天之后,夏侯惇下达了命令:只要对方没有攻城掠地,放任对方东迁!
这的确有当鸵鸟的嫌疑,不过比起和三百多万人交战来,放任他们离开更好。山民本来就不服王化,一直都是半独.立的存在。汉化难,想要他们下山居住同样困难。本身就没办法给蜀汉的税收带来好处,同时又会不断起事造反给当地的治安和经济造成问题。
把这些人都迁徙出去,人口固然是损失不少,但本来就不服从帝国的存在,没有就没有了吧!至于华夏共和国那边,迟一点自然会有人向他们问责,至于是否要对他们开战,那也本来是国家的行为,他一个地方守将,还是不要多事好些。
经历这次战斗,夏侯惇和夏侯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作为武人而言很不甘心,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将领,他们必须要总结经验,吸收失败的教训,心中已经做好了决定,下次不管如何都不会这样狼狈了,甚至要让对方见识见识他们的厉害!
又过了大半个月,将近五万的山民迁徙到了赣县,并且经过分流,分别在华夏共和国的这四郡之地进行安置。好在粮食并不缺乏,也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薪水,否则财政只怕又要危险了。
刘行他们这一千人之中,只有三十余人阵亡,部分是死于战争,部分则是死于毒物。五百万人在迁徙过程中多少也损失了一部分,好在对于山里人而言,这不过是常态。
沙摩柯进入华夏国防学院少年班里面就读,这是原本就答应好的事情。老蛮王见华夏共和国履约,心里也是松了口气,安心帮助地方官府,安置自己的部民,迎接新的生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