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当年之事(2/2)
师傅皱着眉头说道:"果然,之前我让熊章在他们必经的路上放了一箱子能引人注意却看不见里面是什么的木箱子,我在那箱子里放了几只信鸽,若箱子被人打开,信鸽就能立即飞回长庆。早在3天前,信鸽就飞回来了。"
钰萱不明白的追问道:"鸽子飞回来意味着什么?"
墨子继续说道:"打开箱子的人,最大可能就是向长庆这边挺进的吴国军队,他们好奇箱子内的声响,便极有可能打开。但是我不能确认,这里还有当地的猎人、村民,他们也可能误把密闭的箱子打开,放飞了信鸽。由于之前我们长庆的楚军没有收到一点楚军失利的战报,因此我收到鸽子后,便谨慎起见并没有声张。如今看来,那箱鸽子就是吴国的军队打开的。因为我们从刚才那个坚持着一口气,冒死送来战报的楚国士兵处得到了应证!"
墨子紧紧皱着眉头,又说:"从人数上看,楚、吴两军也是势均力敌,吴军只是略占优势,楚军这么快就兵败如山倒?不和常理啊!"
师傅站起身,一边往外,一边对钰萱说:"不管怎么说,这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情报,肯定是真的,我们要做好准备,我现在就去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几位驻守长庆的楚军将领,并紧急商讨迎战的各项准备。"
钰萱的目光追着师傅奔走的背影,看向军营外,此时乌云笼罩,天黑沉沉的,不知道蒙江北岸的战斗是怎么回事,也不清会有多少吴军前往长庆,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真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恐惧感。
那一晚上,无论是墨子和钰萱,亦或是楚军的将领、士兵,留驻长庆的2.5万士兵谁都没有睡觉,整个军营通宵达到,大家都忙着做着大战前准备。按信鸽的位置距离长庆路途估算,再有两天,吴军就将抵挡长庆城下,而2组侦察小队,也立即被派了出去。
庆幸在这之前,墨子还算是未雨绸缪,挖了监听地道。这个监听地道是墨子的独家发明。监听地道中有一根铜丝连接着地面上的牛皮鼓膜,因此只要远处一端的鼓膜有所震动,那这震动便可通过这根在监听隧道中的铜丝,传递到监听者那端的鼓膜处里。
长庆这座城,一共有东、西、南、北、西南5座城门,按照地形位置,西、南两面都可能面临敌军来袭,所以师傅便建了三个监听地道,从西、西南、南三面而来的敌人,可以在临近长庆10里外就能被墨子的这个装置提前听辨出来。
到了第二日的黄昏,位于西面监听岗哨的士兵向墨子报告,他们那边能够监听到来自长庆西面方向的地下声响,那声音不绝于耳,极有可能是部队行进的声音。
墨子听到报告,立即和钰萱跑到了哨岗处。他将耳朵伏在鼓膜上细细听辨,片刻之后,他起身镇定而肯定的告诉大家:"敌军的确已经从西面挺进而来。可以按计划,加快行动。"
师傅口中所受的计划,自然也是他守城的方法之一,那就是在城外筑起三道防线:最远的一道防线,是带着倒刺的木板和散落在地上的绊马钉,骑兵的马匹遇到这些铺在地上带着倒钩的木板或是绊马钉就会割伤马蹄,影响战斗力。
第二轮防线是带着油的干草,一旦敌人已经来到离城更近的第二轮防线,从瓮城城楼上就会向第二道防线射下带着烈焰的箭矢,引燃那些稻草后,第二道防线必然火星燎原。
最近的第三道防线,和我们现代战争差不多,是战壕,等敌军被前两道防线扰乱阵脚后,埋伏在壕沟中的我方士兵就会从地平面之下,冲出来,奋勇杀敌。
而关于这第三道由楚国士兵组成的防线,在计划之初存有争议。因为不知道对方的军力,这壕沟中到底要埋伏多少人,并不能很好的判断。而且这道防线也是最危险的,一旦兵刃相接,城门必将紧闭,而这些城下的士兵很可能一去不回。因此楚军这边的守将,并愿意派兵驻守第三道防线,而主张死守在城内。
墨子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他说道:"正因为敌人也会这样预计,所以他们在好不容易穿过我们之前的两道防线后,一定放松了警惕,以为总算到了城下。而这时候,我们用少量埋伏在壕沟中的士兵,就一定能极大的消损敌军的士气,打乱敌军的阵列队形。而这时候,一旦敌军乱了,我们再见机打开城门,派城内的楚军主动出击,里应外合,一定会极大的挫败前来攻城的吴军实力。"
钰萱听了墨子的分析,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墨守成规"的墨子,原来他真的并不保守,带着主动出击的守城战略,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墨子所为。而楚军将领方面,听了墨子的建议与分析,也赞同了墨子这三道防线的计划,并立即着手防城的准备。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