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遭遇英国人(1/2)
第一更到和推荐票!感谢书友神书狂魔的月票!
"陛下,中国人打算在红海和地中海之间开凿一条运河,西班牙王国必须要加入进去才行.如果这条运河开凿成功的话,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航程将大大的缩短.到时候,我们的商船将不用再绕道风高浪急的好望角了,直接从地中海进入红海,然后进入印度洋.另外,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也会更加的重要.因此,不管怎么样,我们都需要加入这个计划才行."西班牙首相瓦伦西亚公爵兴奋的说道.当中国外交大臣林子豪提出了这个计划之后,瓦伦西亚公爵立刻就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机会.
"是的,陛下,这对于西班牙王国来说,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到时候,直布罗陀海峡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而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西班牙王国,将在世界上拥有更高的地位."外交大臣何塞.德.萨拉曼卡也说道.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到,一旦运河开通的话,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过地中海,再通过运河进入红海和印度洋的航道,将取得现在绕道好望角的航道.到时候,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性就将大大的提高.而西班牙王国也将因此而得利不少.
"在埃及开通运河?这可能吗?那里可是土耳其帝国的地盘.另外,埃及的默罕默德.阿里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家伙.虽然当初拿破仑大帝也想要开凿运河,但最终不也不了了之了吗?"弗朗西斯科一世不屑的说道.拿破仑大帝可是欧洲最伟大的帝王之一,连拿破仑大帝都没有能够办到的事,中国人能够办到吗?
"亲王殿下,当初拿破仑大帝没有能够办到,是因为英国人在欧洲围堵法国.现在不一样了,中华帝国的实力强悍,根本就不畏惧英国.加之中华帝国和西班牙王国联合,甚至还会邀请法国加入进来.以我们三个国家的实力.开凿运河是很有可能的.即便是英国人,也无法阻挠我们的.至于土耳其人以及埃及总督,如果他们不识相的话,我们的军队.会让他们老实的."瓦伦西亚公爵说道.在他看来,中华帝国,西班牙王国和法兰西王国组成的联盟,已经足以应对一切的麻烦了.
"好吧,告诉中国人,如果要开通运河的话,西班牙王国将全力加入其中.外交大臣阁下,这件事就由你来全权负责.另外,在运河开凿以及将来的运营当中,必须要保证西班牙王国的利益才行!"伊莎贝拉二世女王说道.运河开凿,肯定需要大量的资金.等到运河开通之后.每年的通行费也是一笔巨大的利润,这些都得在之前就先分配好才行.西班牙王国在运河的利益分配当中,一定不能够吃亏.
"是,陛下!中国人很快将前往法国,他们会和法国商议这件事的.到时候.我会代表西班牙王国参加谈判的."西班牙王国外交大臣何塞.德.萨拉曼卡说道.
"陛下,诸位,我们似乎还忘记了一个问题.别忘了,英国人还占据着直布罗陀.就算运河开通之后,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英国人,一样可以轻易的阻断这条航道的."弗朗西斯科一世说道.
顿时,伊莎贝拉二世女王的脸色就难看了下来.直布罗陀被英国人占据.这对于西班牙王国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耻辱.伊莎贝拉二世女王虽然年轻,但也没有忘记过这个耻辱.
古时,直布罗陀是北非腓尼基人的聚居地,在公元前二世纪被罗马帝国征服.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部分哥特人和当地伊比利亚人和摩尔人(主要是腓尼基人后代)争夺此地.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时从直布罗陀登陆,直布罗陀成为北非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侵略欧洲的踏脚石.一部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包括了直布罗陀半岛),成立了若干小国并接受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存,在十一至十五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抗击要统一信仰的北非穆斯林侵略时,和一部分混血和信奉伊斯兰但宽容基督教的欧洲摩尔人联手.驱逐侵略者.1410年直布罗陀被西班牙人收复,1501年正式纳入西班牙版图.西班牙国势强盛后,西班牙对直布罗陀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采取驱逐或强逼改宗的政策,而很多人即使改宗后仍被逼迁到北非的摩洛哥.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嗣,嘱由法国波旁王族继承西王位.1700年卡洛斯二世死后,法国王路易十四之孙菲力普被宣布为西国王.但卡洛斯二世的外甥,奥地利查理大公按哈布斯堡王族的血缘关系也要求继承王位.由此引震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国和荷兰支持查理大公,其联军于1704年攻占直布罗陀,并建立军事要塞.1713年交战双方签订乌德勒支和约,承认了菲力普的西班牙国王地位,但作换条件,直布罗陀被割让给英国.英占直布罗陀后,驱逐了原有的西班牙居民,从外地大量移民,不少意大利人和英国人也开始迁入,部分摩洛哥人也回流充实了当地人口.1830年,直布罗陀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主要海军基地.此后,直布罗陀的一切军政事务均由英国王室委派的总督统管.
"陛下,我们已经向中国人订购了六艘‘西周级’战舰.到时候,王国海军的实力.[,!]将进一步的提高.加上王国日益强大的陆军.我们一定可以收复直布罗陀的."首相瓦伦西亚公爵说道.
"没错,很快我们就会收复直布罗陀的,英国人不会得意太久的."伊莎贝拉二世女王说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