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女皇临上 > 9.秋媛密话

9.秋媛密话(2/2)

目录
好书推荐: 韩娱之我要当主角 谋国女帝:误娶医圣男妃 春秋落衡传 盛世妻约:左少宠妻成瘾 重生农媳逆袭 萌妻拒嫁:老公晚安 BOSS大人悠着点 创业唐史梦 废柴狂妃惊天下 醉得女帝心

“回皇后娘娘,妾过来是看望娘娘您请早安的。”秋良媛解释道。

“哦。”王嫣然才想起自己是皇后,每日早上必须受后宫嫔妃的早安礼。她也不打算多留秋良媛,只道:“本宫乏了,就不多留你一会儿,你且回宫自便吧!”

“娘娘。”秋良媛并不打算走,王嫣然不解地扭头,秋良媛迎了上来,又福安一身,道:“妾今日来有话要说。”

王嫣然充满疑问地在秋良媛身上打量一下,见她一身浅碧色襦裙,鬓上别着一枝石榴簪子,想必那簪子是卫泾赏给她的吧。

“好吧,进来坐坐喝些茶也不为过。”王嫣然收回目光,在正厅中落坐。

秋良媛脸上一喜,感激一声,重新走进去,在左下首而坐。

“说吧。”王嫣然接过宫女寄过来的茶,喝了一口,打算洗耳恭听了。

秋良媛对刚刚呈上来的茶水微微在意一下,并没打算喝,而是朝着宝座上的皇后,娓娓讲道:“妾不知有些话当讲不当讲,宓婕妤妹妹到现在还未下朝,否则妾就算过来也不敢与皇后娘娘说的。”

说者有意,听着更是怀疑,道:“本宫见秋妹妹你和宓婕妤最是交好的姐妹,怎的秋妹妹你话里似乎很有话,又不能让宓婕妤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嫣然怀疑宓婕妤和秋良媛的关系是不是变得紧张了,她们俩怎么回事,就算王嫣然猜的七八分,其中的细节她还是不清楚的。

“娘娘您……能不能呃……”秋良媛忌讳地看向王嫣然身边的乌云珠和珂儿。

王嫣然扭头对她们讲道:“本宫一会儿就要沐浴,乌云珠你去安排一下。”乌云珠应了下来,接着看到珂儿正死盯着秋良媛,似乎她到现在还没有原谅秋良媛。

“珂儿!”王嫣然也发现珂儿的目光,珂儿吓了一跳,看到王嫣然恭敬地等命令。

“你且到后厨房看看有没有本宫要吃的玉羹菜肴,别太丰富了,简单做做就好。”珂儿一一应了,王嫣然又道:“你做的点心最合本宫的胃口,不如现在就去做来。”

珂儿却为难地道:“回皇后娘娘,这早膳刚刚过了,怎么突然吃午膳?”

乌云珠接口提醒道:“娘娘想吃,让你做就做,别问太多!”

王嫣然想干什么,乌云珠最清楚不过了,她还清楚珂儿是个记仇的主,她刚刚见珂儿看秋良媛那一眼就明白她心里想什么了。所以再敏感的话语绝不能再刺激珂儿,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珂儿悻悻地道:“是,奴婢这就去做。”

二人都退了下去,宫女太监也退了下去,只留门口守卫的太监。

“现在可以说了吧。”王嫣然道。

秋良媛点了点头,道:“娘娘您可知皇上为何让婕妤姐姐一起上朝,而不叫娘娘您上朝?”

王嫣然诚实地道:“本宫怎么知道,无非觉得皇上最近极其喜欢宓婕妤。”

“的确是这样。”秋良媛认同道,“但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王嫣然细看秋良媛的神色,见她面上并无任何嫉妒宓婕妤的意思,也没有要害宓婕妤的想法。

“哦,秋妹妹似乎知道了什么,才背着宓婕妤来告知本宫的吧?”王嫣然道。

秋良媛乍听,立即从坐位上站起,走到中央跪了下来,道:“回皇后娘娘,妾此次过来与皇后娘娘您禀明,并无其它的意思,只是因为妾之前曾犯过错误,才导致顺嫔娘娘惨死,妾至今都耿耿于怀,所以妾为了赎罪才会告诉娘娘您的,还请皇后娘娘明鉴。”

王嫣然一边想着秋良媛的话,一边点头道:“你倒是懂得良心的。本宫知道你当初的苦处,就算你不服侍顺嫔身边,皇上也会宠幸别的宫女的。好了,过去的不要想了,你且起来说话吧!”

“谢皇后娘娘。”秋良媛纠着的心解开了一半,在王嫣然示意下坐回原位,道:“妾也是昨日刚刚离开宓婕妤姐姐的住处不小心听到的……”接着秋良媛说了起来,王嫣然的表情比较震惊。

没想到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卫泾要带着宓婕妤去受百官朝拜呢!

“因顺嫔娘娘的前车之鉴,皇上因着欢妃,才会去保护宓婕妤姐姐,所以今日一早宓婕妤就有了喜事。”秋良媛道。

“嗯,宓婕妤能有今日,乃是她的福分。”王嫣然并不产生嫉妒,她哪里知道宓婕妤能在后宫活几年呢,还有她肚子里未出世的婴儿才刚满一个月。

“是呀……”秋良媛又悲又为她人喜道,她酸酸的语气被王嫣然听得分明。

“秋妹妹别着急,以后有的是时间呢!”王嫣然就算知道后宫的女人不会活多久,而这个国家也不会保持多久,能安慰且安慰就算不错了。

“皇后娘娘时间不早了,妾不打扰您休息了。”秋良媛站了起来,福安一身,王嫣然应允地点头,秋良媛才施施然地退下。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地表最强捕快,我以武道铸长生 黑月光男配被拯救成毒唯 饥荒年,我用现代物资娇养美女郡主 父皇,你的江山美人儿臣接管了! 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骑砍诸天:从三国子午谷开始 [综武侠]你才是哑巴 灾荒年,呆萌女将军被我宠溺称帝 重生农门败家子,九岁考科举养活全家 六国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