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刘伯温(一)(2/2)
我一口气不停顿地把从说书先生听到的话背书似地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
陶长卿笑而不语,菁菁一脸呆萌,好像被我的话——也许是刘伯温的神奇——惊到了,长着一张嘴也说不出话来。
为了缓和尴尬的局面,我又补充了一句:“相传预言之作《烧饼歌》正是刘伯温所写。”
“哈哈哈,陆哥哥,我还差点被你唬住了,这样一个神人,怎么会写《烧饼歌》啊,还预言之作,你就鬼扯吧!烧饼……哈哈,这烧饼什么馅儿?猪油还是梅干菜的?你倒是说来听听。”菁菁突然放声笑道,连眼泪都快笑出来了,与边上两个酣眠的呼噜声倒也相映成趣。
“菁菁,文舜说的没错,刘伯温的《烧饼歌》确实是一部预言之作,”陶长卿出来帮我打圆场了,“你们知道,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还当过乞丐,登基做了皇帝后过着的自然是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可每天这么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他也腻歪了,后来倒怀念起烧饼的味道来了。有一天,这朱元璋命御膳房偷偷做了几个烧饼,正在自己的皇宫里啃得开心的时候,刘伯温突然来了。你想,堂堂一国之君在这位大明第一智者,帝国首席策士的面前啃烧饼,成何体统。
“于是朱元璋就把吃了一口的烧饼扣在碗下面藏起来。刘伯温进来之后,朱元璋想起刘伯温种种神机妙算的能耐,决定考一考他。于是,便开金口问道,先生,你对阴阳术数非常精通,能不能猜出我这碗底下扣着什么?”
“刘伯温就算知道也不敢说啊!说破了,皇帝老爷多没面子啊!”菁菁插嘴道。
“哈哈,菁菁说地对,当时刘伯温也犯难啊,但他不敢违令,只得掐指一算,然后吟出一句诗来:‘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菁菁,你说,那刘伯温厉不厉害!”陶长卿笑着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
菁菁一拍大腿:“哇!他一掐指就知道是皇帝咬了一口的烧饼!然后他还用这烧饼唱了一首歌吗?”
陶长卿没有说话,转头看着我。我会意,接口道:
“朱元璋听到刘伯温一语道破也是大为佩服。但是这个造反上来的皇帝最关心的终究是自己的天下,于是他就问刘伯温能不能算算后世的事情?这回刘伯温不干了,自古以来这种泄露天机的事都没什么好下场,就算不遭天谴,这残暴成性的朱元璋也不会放过他啊!但是不说不行,朱元璋的刀架在脖子上上呢。于是,刘伯温只得敷衍道:‘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万子万孙,这是好话啊,朱元璋听了一定龙颜大悦啊!”菁菁道。
“哈哈哈,哪里是什么好话,这是实话!刘伯温一句话就道出了明朝亡国的结局了。文舜,你来说给菁菁听。”
“嗯。菁菁,你可知道,明朝最后正是亡于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和孙子朱由校、朱由检之手的,正应和了刘伯温那句‘万子万孙’啊!”
“我的天哪!真这么神奇啊!皇帝老儿听不出……哦,对,刘伯温肯定不会这么跟朱元璋解释,只会一个劲地说好话。”
“是啊,刘伯温也怕言多必失,就劝朱元璋,都已经万子万孙千秋万代了,陛下何必还要再问下去呢?可是朱元璋这个人很执着,他说‘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这时,刘伯温知道搪塞不过去了,就跟朱元璋说,泄漏天机,我的罪过不小,如果陛下能恕我死罪,我才敢启奏。朱元璋一心想洞察天机,哪管刘伯温死活,马上赐了他一道免死金牌,让刘伯温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了这道免死金牌,才有了我刚说的《烧饼歌》。”
“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故事。陆哥哥,你会《烧饼歌》吗?”
“额,粗略记得几句,但不大懂……”
“文舜,无妨,你且背来,我来帮你解!”陶长卿接口道。
“好的,陶伯伯。”我顿了顿,把说书先生吟唱的《烧饼歌》在脑中过了一遍,然后开口道:“刘伯温得了皇帝的免死金牌后胆子就肥了。他念了《烧饼歌》的第一句:‘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朱元璋紧接着问,我南京城防守如此严密,难道还用得着怕谁吗?刘伯温答道,这南京城虽然巩固似铁桶,防守严密,看似无虞,只恐燕子飞来。不等朱元璋细问,刘伯温又念出两句,‘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完全不懂啊?!”菁菁急道。
我看了一眼陶长卿。
陶长卿瞅了瞅还在酣眠的三宝和“傻子”,摇了摇头,浅浅地一笑……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