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大灾周期现奇迹(下)(1/2)
温饱并不仅仅是吃饱饭就能实现的,温饱温饱,既要饱,还得温才行,中国政府敢于宣布中国已经基本实现温饱,也就说明中国不仅仅是粮食产量大增,衣食住行的第一项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想要解决“衣”的问题,首先得要有足够的原料,而在合成纤维尚属尖端科技、短时间内难以突破的二十世纪初,棉花始终都是其中最重要的那一种。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因此政府在缺水的北方和盐碱化的地区大力推广,甚至不惜为此减小种植粮食的面积。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引进国外的优良棉种,提高了棉花的亩产和品质,其中山南省(南疆)引种的长绒棉更是广受好评。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算是可以勉强满足国内的需要了,有了这个基础,少量进口一些也不怕人家卡咱们脖子。
其次则是羊毛,由于大面积地退耕还牧,中国的草原面积增加了不少,而且增加的还都是高产草地,再加上引种改良的成效和草原牧区生产方式的飞速进步,1905年时中国的羊毛总产量较刚建国时已经跃居世界第三,而且品质也有显著的提升。
只是中国毕竟人口太多,草场也不可能全部用来饲养绵羊,因此羊毛想要完全自给自足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个问题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好在增加羊毛的进口总比增加钢铁、粮食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物资的进口要安全得多。
对于绵羊的养殖,共和国政府是积极鼓励的,与之相反的是,山羊饲养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由于山羊有着刨食草根的恶习,在缺水并且风大的地区很容易造成沙漠化,中央特别立法严禁养殖,甚至为此将这些地区的草场全部划归国有、其中一部分还干脆定为了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塞加羚羊、蒙古野驴等濒危动物。
这样一来,中国的山羊养殖就局限于南方多雨地区,主要是零散家养,羊绒产量自然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什么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羊绒很快就由出口变为进口,后来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进口国,花费着实不小。
但是李晖并不后悔,比起经济上的那点蝇头小利(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上,他确实有底气这么说。),北方荒漠草原脆弱的生态无疑更加重要,一旦草原彻底沙漠化,将来就算多花几十倍的代价,也未必能够将其重新绿化!因为内陆地区的水循环一旦遭到破坏,气候只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
而桑蚕养殖的持续萎缩则更多的是出于粮食安全和外交方面的考虑,中国传统的桑蚕养殖区都是同样适合种植水稻的鱼米之乡,在中国的粮食安全还不能完全让人放心的现状下,这未免有些过于奢侈,人没饭吃会饿死,没丝绸穿,却有的是替代品。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