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2《杀胡令》(2/2)
同样是汉人政权,如果冉魏进攻江左,江左的同胞大概不会产生太大的抵触情绪,这和北方胡人打过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啊。
江左朝廷有了这个危机意识,便开始在冉闵的背后搞起了小动作。
冉闵在与六夷作战时曾向江左求助攻,后者不但不出兵援助,反倒趁机攻陷了冉闵赐封的南蛮校尉守卫的合肥,并将当地百姓掠回江左。
江左政权不仅直接进攻冉魏,还联合胡族以维护汉人正统的名义进攻冉魏,更是大肆册封北方胡族各种名号,以确定他们讨伐冉闵的大义。
永和六年年底,冉闵帅帅重兵进攻后赵的残余势力——襄国。
在羯族人坚壁清野的策略下,冉闵围攻襄国长达一百多天而不能下,这也是他领军以来遭受的第一次挫折。
在襄城被围的这段时间,石袛迫于压力去除帝后,并以玉玺为代价请求前燕援军;燕王慕容俊派御难将军悦绾帅三万人来救,正好碰到冉闵与姚襄、石琨的联军在作战。
面对又一支生力军的到来,冉闵在前后夹击之下终于力不能支,只得退回邺城。
鲜卑与羯族联军乘胜追击,兵逼邺城。
面对生死存亡,冉闵怀着决死一搏的胆气主动出击,汉家精锐气贯长虹,直杀得七万胡军尸横三百里。
冉闵化被动为主动,此后四战四捷,终于灭掉了襄国。
冉闵在灭掉襄国的过程中花费了太多时间,又无暇南顾,且在前期遭遇了襄国之败,所以原本属于冉魏的黄河以南的大部分领土,尽数被江左收入囊括。
姚襄也投降了东晋,因与殷浩结怨而弃东晋北奔,后被桓温所败,被苻坚所杀。——姚襄是羌族英雄,同时也是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兄长。
后赵势力被全部歼灭的第二年,也就是永和八年的五月,慕容俊终于下达了对冉魏发起总攻的命令,冉闵也由此遇到了最可怕的敌人——慕容恪。
慕容恪是前燕文明帝的第四子,是容慕俊的弟弟、慕容垂的兄长。
他从十五岁统军以来未尝一败,胡人部落亦称其为“慕容无敌”,这个名字曾吓退过数万大军。
传说中,慕容恪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男子,他每次作战时都会戴上面具,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的长相太过妖孽......
这个传说同样适用于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但传说只是传说。
事实上敌人在战场倒的确无法看到慕容恪的面容,但他每次上阵戴的不是面具,而是面甲。
面甲连着头盔,是重装骑士特有的装备之一;拉下面甲之后,他脸上裸露的部分,就只有两只眼睛之间的这条直线了。
慕容恪凭借着特有的重装骑兵部队,对付一般的步兵基本可以做到碾压,他也因为自己的战功而入选十六国时期的十大将领之一。
慕容恪之所以能与王猛、谢安并列,不仅仅是因为他过人的领军能力,更因为他辅佐幼主的人品,他实际上是一个霍光似的人物。
冉闵和慕容恪的相遇,意味着关系到冉魏命运的常山会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两军交战前,冉魏一方便已失去了优势。
一是粮食问题,冉魏的士卒不是在战斗,就是在前去战斗的路上,所以他们对粮食的消耗实在太大;又因为此前缴获的粮食储备早已分给了百姓,所以他们不得不靠打草谷为生。
二是外交问题,自从冉闵颁布了《杀胡令》后,冉魏便成了胡人的公敌,又加之江左政权的敌视和打压;而黄河以南的势力也渐渐被江左蚕食,所以冉魏的地盘越打越小。
再一个就是冉闵的兵实在太少了,全军也就一万人左右,而且还是以步兵为主。
慕容恪率领的却是十万骑兵,其中还有重甲骑兵这种绞肉机一样的存在。
双方兵力对比如此悬殊,又是野战对决,冉闵一方几乎没有任何胜算。
大将董闰和张温也都劝冉闵暂避之,但他却断然否决了,于是司徒刘茂和特进郎闿等人先一步绝望自杀了。
双方正式遭遇之后,冉闵才终于认识到什么叫无能为力。
--------------------------------------------------------------
注:
乞活军:十六国时期活跃于黄河南北的汉族武装流民集团,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凶猛强劲的农民部队。
六夷:就是当时的匈奴、褐、氐、鲜卑、羌和巴蛮这六个族群。
ps:这两节写得真累,但写东晋不写冉闵和慕容恪又实在说不过去。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