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起冲突了(1/2)
“如果我在大陆投资建厂,你们能给我提供什么,对投资方有什么要求?”
“你希望我们提供些什么?”
李怡炫眉头一皱,什么叫我希望你们提供什么。我的去,老兄,是你在拉投资好吧。给外商的那些优惠条件应该是你方提出来才对,除了优惠的条件,投资的要求也同时有。比如说,在到我这里来投资,我放必须参股什么的。外商再根据你方提出来的优惠条件和要求再考虑是否投资,哪有让外方提的。这么没头没脑的让我怎么回答?
直接挥手,表示不想跟你谈这个问题,你们考虑好了再说。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程秘书,送客!”李怡炫直接赶人。
彭飞脸一下就难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就招呼大家起身离开了。
李怡炫也不管对方高兴不高兴,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初次的试验结果也出来了,保罗.威尔森拿着监测报告向李怡炫汇报道:“boss,试车情况不错。所有的监控数据都显示,发动机运转情况都一起正常。”
李怡炫没有看监控数据,给他看他也看不懂。“吞冰试验还要多少次?”
“按照计划,这种试验得反复进行千次以上,总试验时间不能低于100000秒。今天的试验就到这里,等检查完了发动机的受损情况后,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
天,光是吞冰试车就要十万秒,那后面的吞沙和吞水试验,以及吞鸟又得做多少时间的试车?玛德,搞航空发动机还真是费事,这么搞下来,光是各种试车耗掉金钱,就是个天文数字,一般大企业还真是承担不起。
难怪世界上能搞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这么几个。
“按你这么算,mg-200今年是定不了型了是吗?”
保罗.威尔森回答道:“是的boss,这是发动机研制中的一个瓶颈时期。我们做了个计划,我们一共生产了四台发动机,这一台是专门用来做吞冰试验的,另外三台分别用来做吞沙、吞鸟和吞水的试验。这些试验都会在近几天完成。如果首次试验都顺利通过,而发动机又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坏,然后我们再生产20台发动机,每种试验各用五台发动机,吞冰、吞沙、吞水和吞鸟试验都同时进行,包括最大承受极限的吞冰、吞沙、吞水、吞鸟的测试试验,争取在年底完成。”
“明年上半年,我们将进行发动机的长寿命试车,分别是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900小时、1500小时、3000小时、6000小时,以及最长极限寿命的试车。明年下半年,公司将进行发动机的各种极限寿命的综合联合测试。只有把这些全部做完,我们才能够通过faa和easa的认证。”
“我还以为今年就能定型呢。”李怡炫喃喃的道:“明年年底前能定型吗?”
“要想明年年底定型,前提条件是计划一起顺利。就算定型了,我们也不一定马上就能拿到适航证。我问过玛丽女士了,按照美国的涡扇航发申请程序,哪怕是现在就申请,最快也要等到84年。欧洲会快一些,但也要到83年。”
“得花很长时间?”
“是的,很长。”保罗.威尔森回答道。
“那haea需要多久?”haea是香港适航证。
“haea是按照欧洲适航证来设定的,我们已经申请了,还是要等到83年才能拿到。算上我们的本土优势,最多只比欧洲快三个月。”
李怡炫揉了揉眉头,“年底首架空中的士就要下线了,可你告诉我发动机要到后年才能出来,难道就这么干等一年?”
“boss,这很正常,航发的研制周期要比飞机长一倍以上,更何况两个项目又是同时展开的,mg-200的进度落后于‘空中的士’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怡炫简直是哭笑不得,“当初项目立项的时候,你就拍胸脯保证,不会影响空中的士的首飞。可现在你且告诉我,发动机得等到后年才会有。你给我个合理的解释。”
“抱歉boss,我们都没有料到香港的基础会这么差,我们招的航发人才几乎没有一点基础,我们得从头教起。至于外聘的航空人才……别提了,有能力的,水平高的,我们的庙太小,人家看不上咱们,不愿意来。能来的都是水平很一般的。mg-200的研发大多时候靠的都是机器人工程师和设计师,知道吗boss,mg-200立项以来,我们多数时间都在给那些菜鸟们上课。
还有,航发设计出来还不行,还得把它造出来。这不同于航模涡喷,更不同于转子发动机,涡扇的工艺要求要高的多得多,对工人的素质要求极高,比造飞机的工人素质要求还要高出许多,为了把他们培训合格,我们得花更多的时间。”
保罗.威尔森的话直接击中李怡炫的软肋,因为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发动机再好,31世纪的机器人工程师再如何多,工人的素质和数量要是达不到要求,发动机还是制造不出来。李怡炫不能用机器人工程师去顶替工人吧,那样也太浪费,太不划算了。
“你和鲁宾斯坦交涉了吗?”
“有的,”保罗.威尔森回答道:“为了配合我们这边,鲁宾斯坦放缓了‘空中的士’的进度。虽然进度一定程度放缓,可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完善‘空中的士’的设计。那帮菜鸟的基础也能打的更牢一些。我们商量过了,我们不忙着下线原型机,年底先下线技术平台验证机,先用于各种静力检测,然后再生产原型机。所有的地面测试全部做完,等我这边发动机定型交付后,就直接装机首飞。”
李怡炫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已经是最妥当的办法了,于是就点头同意。
接着他们又开始交流了些其他问题,“boss,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了。虽然香港学院提供给我们的学徒工人不错,但他们只能提供初级的学徒工人,对员工更高层次的培训他们做不了。现在,我们已经正式进入到涡扇发动机的研制了,工人的生产水平一定要更上,现在航空发动机在试验阶段还行,可一旦进入正式生产,以他们目前的水平,产能会严重更不上。”
李怡炫点了点头,“工人的水平一定得更上,我看就让袁毅来负责培训中心吧。”袁毅原是香港理工学院的培训导师,培训工人很有一套。当初德玛吉接受的首批工人就是他负责培训了,后来他离开理工学院加入了德玛吉,就担任保罗.威尔森的助手一直到现在。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