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1/1)
刘利敏第一次听《花为谁妍》这支歌,是离中师毕业仅四十天左右的一个下午,那天的天气还算好,当然也许并不怎么好,不过是没有下雨罢了,似乎是灰蒙蒙的,象潮湿天气中带着水气的镜子,那支歌则是一块抹布,在镜子上轻轻的一拭,便将那个日子拭出清晰的一角。经后水气即使重新布满镜面,那抹布般的歌只要再唱一唱,那个日子就又浮出来,带着淡淡的痕迹。也许在岁月的无数堆积中,抹布也渐渐潮湿了,再拭日子也不会再清晰了,只是多了些深深的水痕。而那首歌该是不会消失的,尽管它也一样,在慢慢地变得遥远而模糊。
这一天的黄昏,刘利敏偶然打开了QQ,意外地看到了那一首歌名,竟然是唱那首歌的人发过来的一个链接,她点击了这个链接,电脑音箱里果然出现了那首歌。很明显不是当年的录音,而是经过了重新改编的。因为歌声已经不再象当年一样饱含青春的热情,有如泣如诉的倾诉,有强烈的凄切的嘶喊,不是那样了,而是多了几分委婉和成熟,浅唱低吟,有些许无奈,更象是感慨岁月的流逝。
不知为何,听着这歌,刘利敏还是不知不觉的就流下了眼泪,就象当年第一次听的时候一样。这歌真的就象一剂显影剂,记忆中关于这支歌的故事象是一张重重叠叠曾反复拍照的底片,被这封信显影扩印到刘利敏的心田脑海。
真没想到,一转眼就十多年,不,快二十年了呢?
打开的网页是唱歌人的空间,他也为这首歌写了几句话,他说,这首歌本来写的是一种终结,但后来才发现,其实那更是一个开端。从第一次唱那首歌开始,他的人生突然就变了,而他正是从那首歌开始,一步步走近生命的真实,扩展自己的精神家园,并走向真正的成熟的。
他写得相当正经,不再象是他一开始唱这首歌时的那个性格,从这里已经看不出当年的他曾经是个令老师、党校领导大伤脑筋的角色。不过这也难怪,他早就不是当年的他了,如今的他,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虽然如他自己所说,一样饱受挫折,因为象他这样的人,每走一步,都注定会是荆棘丛生。这是不屑于媚俗的精英,尤其是中国精英们无法避免的悲剧。
他还说,中国人的成熟往往带着悲剧色彩,是受伤后的生命愈合伤口后重新设定的关于生命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定位,也就是媚俗和迁就的开始。如果不是因为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人,他也只能是以那样的方式成熟。只可惜,不是所有的人,都象他一样幸运。
这段话让刘利敏好生感慨,她的成熟,也许就是这种多数人的方式,尽管后来她的生命中,也出现了一个人。不过,成熟是一种必然,虽然毁灭了很多过期的美丽,但那样的美丽,终究曾经斑斓过,曾经点亮过生命的风景。比如关于这一首歌的故事,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曾经很美丽。
那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春天该滋养这样的故事。虽然有些苍凉,有雨横风狂,毕竟不萧瑟、不肃杀,摧落了一些花,驱走了满园春,但万物仍是获得了滋养……而这时,是秋天了,带着瑟瑟的凉的秋,但清爽而厚重,不再是灰蒙蒙的,这时再来检读生命的真相,会清楚得多,当然,也会沉重得多。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