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光天(2/2)
“来来来!工部尚书,去将那御赐的大匾请上去!快快!”夏公公的阴阳嗓子在一片佛经声中突兀响起,刺耳难听,却并没有让任何人感到不妥。工部尚书潘仁贵亲自带着几个三品大员,轻手轻脚地将灵皇亲笔书写的大匾挂在空无一物的门梁上,许多老锻造师看着,不由得心里冷哼一声“趋炎附势!”却不知道他们这么多年来锦衣玉食的太平日子,还不是那位陛下所赐?
这些人中,有多少看不惯北人的粗鲁野蛮,受不了北人那相对清苦的条件,不愿离开南国富庶的王都?
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恪守祖宗不变之法,几十年来埋首所谓的“上古锻造之法”,不求创新,不讲寸进,终其一生也没有对那不可能的领域发起一次试探性的冲锋,甚至呐喊叫嚣上一句?
传统,或许是装备制造业谋求高质量的某种保障,但绝不是材料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研发需要的品质!只有打破传统,否定曾经的‘不可能’,才能真正迎来进步。
“敕造光天锻器”六个烫金的大字被高高挂起,而整个锻造房里,在没有任何别人的匾额,甚至连大幅的墨宝都没有,那匾额挂上去,简直真的像陛下一样居高临下。
就是从最公平客观的角度来讲,那六个字也是十分美观的,少一分苍劲,却多了许多倍的温润典雅,灵皇,这个没什么主见也干不成什么大事的帝皇,却是这时代比较著名的书法家,不过这时代著名的书法家并不值钱——真王赵光怡,崇王赵光冲,甚至尊王赵风雷都深谙此道,更不要说书画之圣手十斗才了。
匾额既上,那么大体上,这间锻器房也算是成立了,锻器一道讲求黑漆大门,朱红门框,因此那黑色的挂着两个铁兽头的大门也就在外面三声重重的炮仗声过后,慢慢打开,从里面走出了一位峨冠华服的天榜第一高手。
万剑心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昂首阔步而来,他那一根腰带特别显眼,玄器光芒如同霓虹灯,更是晃花了一众锻造师和许多观礼群众的24k氪金狗眼。这里就见得等级高下了,陛下,陛下身边最亲信的内臣(奴才),以及涉及国事的,比如藩国使节这些明面上地位很高的人,在锻造师开店之前,自然能得到锻造师最高成就的作品,而锻造师本人的亲眷朋友甚至爱人,在锻造师成名开店之前,只能得到次一等的东西,哪怕私人定制也不能达到锻造师的最高水平,否则就是大不敬了。
锻造师开店之后,要“敬天”一年,只能按照陛下的首肯打造自己最高水平的作品,或者将自己的最好作品供奉给朝廷(有偿的,至少材料费朝廷直接拨款),一年之后方可按自己喜好定制,而银尘给陛下私下约定的,却是三年!
甚至于,就算三年期限已过,银尘也会优先考虑朝廷的订单,当然,材料费什么的朝廷必须足额现给。
一件光器要多少钱?没人知道,但是陛下和皇后都知道,如果光器能护佑的住国祚,银尘甚至愿意免费赠送一车……总之怎么双赢怎么来,银尘好说话,很好说话,他不要大富大贵,他更不要位极人臣,甚至连从龙之功也不稀罕,他要的,是安逸的生活,平时讲讲课,打造点小玩意,在忠君的前提上,尽量顾及一点民生和名声就行了。
也正因为如此,林绚尘投奔神武侯府邸的事情,被陛下严厉地压下来,诏令任何人等不得过问林家家财,至于那什么岳窑五彩小盖钟?陛下说不知道,也不允许任何人将这种事情往神武侯那边扯。
因此这次热闹的开业仪式中,忠顺王爷没来,不过美王一定来了,什么小盖钟不重要,能有机会弄到光器才是重要的。
总之,就在崇王府里的人还在蹲大狱,真王府里的人还在因为银尘监视他们而不满,请不来的时候,这间小小的,却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的锻造坊,在万剑心推开大门的那一瞬间,正式开业了。万剑心出了门,随手解下腰间的布袋,伸手朝里面一掏,抓出一把铜钱来,根本不用任何暗器手法,就朝着人群抛洒过去,贵族小孩子们欢笑着跳起来抢空中散开的铜钱,或者跪地上互相抢夺起落地的铜板,而万剑心,仿佛一点儿也不心疼一样,抓出一把接着一把的铜币朝人群扫射。
撒钱,祭天,祭财神,祭锻造祖师,这一系列所有的流程,都是万剑心领着张白生,樱释玄忙前忙后,而真正的天下第一锻造圣手,此时居然连影子也不见。
新罗使节觉得有些奇怪,可夏守忠老神在在。皇帝身边得势的大太监自然知道,神武侯为国鞠躬尽瘁,只请了半天假,也就是说,现在锻造圣手本人,还在京兆尹的都护府里,给国之栋梁们教书呢!
至于他今天讲的是经济还是战争动员,那不重要。
“张白生,这洋你来宰。”万剑心砸了“灾寝盆子”“不义盆子”“欺诈盆子”之后,就停下来,吩咐张白生宰牲口血祭。牲口祭祀,这是千年文明根深蒂固的传统,过个年都要宰猪杀羊呢,何况开业这种决定生计的大事。
砸瓷盆,送瘟神,宰牛羊,祈鸿运,之后才是焚帛启灵,念经开光,之后才能算完全开业,而开业之后,必须拿出一件代表锻造师平均水平的神兵,摆在门店里面,供客人们观赏,评估锻造师的实力。
锻造一道,做不成假,任何一件成名器物上都有铭文,而神兵一旦形成,根本没法回炉的,在已有的神兵上打上自己的铭文,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镇店之宝,便成了锻造师水平的标杆,如果锻造师顿悟突破,那么镇店之宝也到了该更换的时候了。</content>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