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三杯酒(1/2)
轰隆的响声在秋天的原野中回荡,浓厚的柴油味飘散在地里,机械的美学和力量在这里展现无遗。
东风卡跟在收割机的后面,几个人在上面装进麻袋,二百斤的麻袋被一个个的捆扎好,堆放在地上。
壮实点的纷纷比较着谁有力气,将麻袋抗在身上。力气小点的,两个人一组,手牵着手将麻袋横在手臂上,扔到车上。
秋日的阳光正盛,热辣辣的汗水落在地上,热得脱掉外衣,露出黝黑的皮肤和鼓胀的肌肉。
仿佛整个原野都在移动,平静的山村时隔将近二十年,再一次听到了收割机的声响和一群人欢喜的叫声。
不是村民们傻,不知道机械的好处,而是在于村民们太聪明。
小片的地,这种收割机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转弯。同样的时间在连成片的地里一天可以收割四五百亩,但在小块的地里一天最多一百亩。好说也是受过义务教育的,基本的数学题还是能算明白的,人家收割机当然不愿意来村子里赚那几个钱。
三台收割机不断将成熟的黄豆放倒,于洋站在卡车车厢里,和一个村民负责捆扎麻袋。
才干了一会就被陈娥拽到了一边,他扎口的速度太慢,几个人一边笑着,一边嘲弄着于洋拿绳子的动作可比拿钢笔别扭多了。
以往的秋天既是收获的季节,又是担心的季节,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一场秋雨,会降下一场初雪。
而今天这二十多户人的心里,却没有了这份担心。
收割机的钱于洋会出,万把块,看起来不少,但算起来却是四五十多个劳动力和将近三十天的工时。
中午本想叫大家吃了饭再说,可看着就剩下二百多亩地,都说等干完了再吃。
于洋想到昨天买的菜还剩下不少,就让几个妇女先回去做饭,剩下的活都是重活,女人干不了。
下午四点多,三台收割机的声响终于停歇。
一千五百多麻袋的黄豆堆放在地上,整整一座小山,村里人自家收个几十麻袋,哪里见过这堆积如山的场景,不少人咧嘴笑着,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实在是有些震撼,让人不知所措。
“洋子,这豆子弄哪去?放在这可不行。”
“大家伙加把劲儿,都拉到我家场院去。大家伙谁要留着弄豆油、豆饼或者换豆腐什么的,晚上和女人们商量一下。”
看了一眼四周,除了自己学历最高的是老爹,差点高中毕业。可惜年过半百,学的那点东西都用在看小说上了。
剩下的就是陈娥了,在家一年多,至少数学基础还算扎实,当年初中也是个学习不错的苗子。
“大丫,你晚上把大家伙的地统计一下,咱们晚上在我家场院开个会,你问二丫要个本和笔,记好了。”
陈娥点点头,看着堆积如山的黄豆,心里也是微微一颤,任何一个农民都不会对这样的粮山无动于衷。
虽然这些黄豆里并没有自己家的,可是于洋既然说了有办法让二丫上学,想必肯定是有办法的。
村民们倒是都在琢磨着是全卖了还是留出来一些用,于洋站在马车上冲着乱哄哄的人群喊道:“大家伙先别乱,晚上再说这个事,先把豆子弄回去啊!”
一声令下,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爬到麻袋上,两个人配合,将黄豆一袋袋地扔到牛车上。
“杨木杆子”坐在牛车上喊道:“可劲扔,我家这大牤子有劲,咱村里谁家的牛也赶不上我家的。”
“是啊,杨叔你拉的屎都比别人硬,尿泡尿都能把洋灰地面呲个坑,谁能比得了你家牛啊!”
杨木杆子哈哈笑着,伸出鞭子微微一收,在空中打了一个炸响。自己从没想过收秋可以这么简单,可以这么快!
每年秋天,自己哪次不是靠去疼片顶着?
这时候牛车上已经堆满了麻袋,杨木杆子看了看自家的牛,知道已经到了极限,挥了一下鞭子,却舍不得落在牛背上。
二十多辆牛马车,对付一千五百多麻袋的黄豆,还真有些费劲儿。马跑得快,可惜拉车远不如牛,十几袋就压得受不了。
于洋看着堆积如山的黄豆,心说这要是家家都有拖拉机,何必这么麻烦。可惜拖拉机一台万把块钱,一家一家的买实在是不太现实。
等到晚上七点多,累了一天的人这才聚在于洋家的场院里。
朱得光活动了一下酸麻的手臂道:“大家伙先歇着,我得回趟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