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你们别什么事,都往孔莺莺身上扯(1/2)
第一卷 东北降世 帝都风云 第62章 你们别什么事,都往孔莺莺身上扯
皇宫,禁军营地。
军营中的生活单调无味,早上要点名,还不能去晚了,文清扒拉两口饭,就带着多睿衮,赵云去皇宫上班。
赵云年龄最小,又刚入伍,所以禁军一团的点名工作,就交给了赵云。
“列队!”团长彭梁越大喝一声,“赵云,点名!”
“是!”赵云高声点道:“文清......”
“在!”文清应道,他是一团一营营长,自然一点名,他就是第一个。
“杨延兴---”赵云再点。
“在!”杨延兴应道,他是一团一营一连连长,文清之后,就是他。
后面然后就是一营的其他将士,接着是二营营长张义宪以下将士,三营营长刘志哙以下将士。
一团自团长以下996人,禁军三千人,主将太平公主还有几个亲卫,小青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各团人员,实际上都不满一千人。
“我们一团的口号是什么?!”彭梁越见点完名,沉着脸,点点头,沉声问道。
“铁血一团,铁血无敌......”
近千人齐声大喝。
每日都是这套!文清心里咕哝着。这皇宫戒备森严,连只鸟儿都飞不进来,搞这么多高手在禁军中,是不是有点浪费啊......
不过,听着这一个一个点名,文清突然想起一事,一直忘了叮嘱大伙,就是那佛珠数量的问题,和兄弟几个,还没串供呢......
##################################################
桃园。
晚上下班回来,回到桃园,趁玉梅不在,文清赶忙把张良、常羽春、多睿衮偷偷叫到自己房间,一脸严肃,低声叮嘱:“我跟你们说个小事,哈......”因为知道佛珠具体数量的,就是阿尔滨小山村一同走出来的他们三个。
“嗯?!”张良多聪明,立刻知道不是个小事这么简单,刚才文清神秘兮兮,叫他们进来,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看这语气,恐怕又是些男男女女的头疼事。
“说吧,什么事?”常羽春微笑问道。
“就是,那个,咱们不是在阿尔滨小山村,得了11颗佛珠嘛......”文清摸摸鼻子,说道。
“什么?!不是13颗吗?”张良一下就发现,这里面有语病,虽说文清的数学不太好,这13和11还是应该分的清的!
“上次不是统一口径,说丢了一颗,改12颗了吗?怎么,又丢了一颗?!”多睿衮边上失声叫道。
上次文清偷摸和他们三个说丢了一颗佛珠时,三人都没当回事,也就调侃了两句算完了,毕竟那圆圆的珠子,滑不留球的,确是很容易掉,况且文清这性子,也是大大咧咧,丢了也算正常,所以三人都没太往别处想。
今日一听,又少了一颗?!这有再一,不能有再二啊,这里面恐怕有事......
文清见三人都用怀疑的目光望向自己,厚脸一红,鼻子都快搓出血来了:“真丢了,我前两日刚发现的......”
“不会是偷摸送人了吧?”多睿衮笑问。
“给孔家小姐了?”常羽春也呵呵问道。
“真没送人!佛珠真少了两颗---”文清已然有些急了,嗓门都有些大了,“你们别什么事,都往孔莺莺身上扯好不好?”
这也不能怪他们三个,安乐公主很多事,做的大胆,但边上一直没有别人在场,孔莺莺则是“偷”情做的隐秘,但做饭、吹哨子、疗伤、还丝被,这些事大伙都知道,谁让自己在孔府住了一个月呢?
“好吧,好吧~~~就当我们从没见过那佛珠,以后,少几颗我们也不管了,弟妹问起来,我们就说从来没见过佛珠,更不知道有几颗!”张良见文清急了,赶忙安慰道。
“嗯!你自己好自为之吧,你大老婆,恐怕瞒不了多久了......”常羽春语重心长说道。
##################################################
“你们几个,嘀嘀咕咕说什么呢?”玉梅推门进来,微笑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多睿衮慌忙解释,“那个,老四、老六,咱们出去溜溜弯吧---”拽着常羽春和张良就逃了。
“没事凑在一起?又有什么事瞒着本小姐啊?”玉梅望望三人匆匆离去的背影,狐疑看过来。
“真没什么事,就是说说禁军里的工作,谈工作,谈工作!”文清赶忙掩饰。
“妾身听说,怎么好像是佛珠的事---”玉梅一伸玉手,“夫君那些佛珠,妾身还没看过呢,能不能拿出来,让本小姐瞧瞧?”
“这......有什么好看的---”文清见大老婆手都伸出来了,想拒绝是不可能的了,只好伸手入怀,拿出那个装佛珠的香囊,递给玉梅。
玉梅打开一看,里面还有10颗佛珠,五彩斑斓,挨个仔细看看:“这应该是佛舍利一样的东西---”玉梅集儒释道三家大成于一身,知识涉猎上,博古通今,见识上自然要高一些。
“大老婆你就是见多识广,见多识广......”文清赶忙拍马屁,就要把香囊收回来,没想到,这马匹拍到了马腿上,自香囊内,掉出来了一样小物件,正是孔莺莺送给自己的竹哨子,文清这眼珠子都要跟着掉下来了,赶紧捡起来,偷眼一看,玉梅粉嫩的俏脸,立刻就阴沉下来。
“这是孔莺莺给你的?”玉梅冷脸问道,你这夫君,还是瞒了本小姐一些事。
“唉!这不是为了通信方便吗,可,可我就吹了一回......”公子我咋就这么倒霉啊,昨日刚审完,过了关,今日又冒出来,早知道,这竹哨子,也让子龙给藏起来。文清见瞒不住,过多解释无意义,只好承认。不过这竹哨子,至少是转移了大老婆关注佛珠的视线---
“以后,不准随便收人家东西......”玉梅今日不知为何,没有追问下去。许是前两日,和孔莺莺沟通以后,已然把孔莺莺当自己家人了,送夫君个定情的信物,也还能接受得了,自己也不能天天吃醋啊---
这要是之前看到,哼!家法伺候......
“是是是!我这就给扔了---”文清赶忙猫腰,装出要扔的样子。
“算了,人家一片心意,你就收了吧---”玉梅幽幽说道,也不知孔莺莺将来入了门,这夫君,会不会新人进了门,旧人放一旁,把心思都转移到孔莺莺身上。
咿?!今日大老婆法外开恩呐......心情不错啊......对孔莺莺难道已然这么放心了?文清心中暗自嘀咕。
连下来连着几日,太平公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极少单独找文清,文清倒是一下子清净了不少,每日带着多睿衮、赵云按时上班,准点下班,和禁军兄弟们混的更熟了。
除了自己这个营以外,一团另外两个营长张义宪和刘志哙,也已然混熟。
张义宪---用斧头枪,帅气,洒脱大方,有计谋,有胆识,同张良、张飞平辈,也是张家子弟中的佼佼者。
刘志哙---则是个地地道道的“粗人”,一脸胡子茬子,不修边幅,年龄不到30岁,外表凶恶,其实人很好,使刘家刀,人虽然有些粗俗,但粗中有细,也是刘家庶出,与刘志夫、刘志杨是平辈,之前屠狗卖肉,跟张飞的出身有些象,文清打心眼里喜欢这个人,论辈分,还是刘成温的堂侄。
另外,文清和禁军的二团团长韩良臣,三团团长高王贵,也有过接触,他们二人都是40多岁,4级巅峰的内力修为。
禁军二团长韩良臣,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为人正派,不肯依附权贵,皇帝登基前,就是皇帝的侍卫,此后,一直在禁军任职。韩良臣还有两个堂兄弟在大汉帝**中任职,分别是北方军第二军团第三军234师师长韩良孺,西北军第一军312师师长韩良约。
禁军三团长高王贵,身材不高,使雁瓴刀,是高公公的弟弟。为人谨慎,细致,皇帝登基前,也是皇帝的侍卫之一,对皇帝忠心不二。
##################################################
10月15日,洛阳皇宫,御书房,皇帝召见刘光武和朱元晦。
“皇上,今年的马球比赛,是否照常举办?”刘光武请示道。
“一切照常!”皇帝肯定点头。
“南”朝”鲜方面最近说,想前来朝贺,皇上看---”朱元晦躬身问道。
“那就让他们来吧---”皇帝稍一迟疑,没有反对。
这些年,南”朝”鲜和北”朝”鲜分开后,一直没来洛阳,突然要来,恐怕背后有玄机啊!“是!”朱元晦躬身应道。
“二弟,这两年各军团训练的如何了?”皇帝问向刘光武。
“回皇上,创元15年黑城保卫战后,第二年损失的兵员就补充进去了,经过3年的训练,战力已经恢复,今年又着重加强了各军团骑兵的训练,在文相支持下,补充了4万匹战马---”刘光武一一禀报道。
“那就好!武相对各军团的训练不能放松!”皇帝满意点点头,又问朱元晦:“文相在粮草、器械等方面贮备的如何了?”
“保证20万大军的战时所需,基本上没什么问题!”朱元晦躬身禀报道。
“嗯!”皇帝负手望向北方:
“这样看来,明年夏秋季节,各项准备就会完全到位!
朕在登基之时,就制定了整体战略规划,当时的计划是先夺取东北,再平定西蜀,然后集中力量,先灭了”朝”鲜和西夏,然后从东北进攻蒙古,斩断契丹周围的羽翼,对契丹形成战略包围之势,最后北击契丹,踏平汗庭!
但形势的发展并没有如朕所愿,前9年还算顺利,连续拿下了东北和西蜀,但最近10年,却被契丹、蒙古、西夏等国打乱了进攻的节奏,东南方向又出现了倭寇,大汉帝国内部也不安分,所以消灭”朝”鲜和西夏的战略任务就没能实现---”
“皇上宏才大略,占领东北,收复西蜀,已经是开疆拓土了!”刘光武躬身道。
“是啊,皇上正当壮年,我大汉帝国国力强盛,消灭”朝”鲜和西夏,只是时间问题!”朱元晦也安慰道。
“你们就别安慰朕了,过了19年,咱们几个都年过60,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皇帝轻叹一声,“所以最近一年,朕反复斟酌,原来的战略规划只能调整,朕要在有生之年,先设法重创契丹,至于”朝”鲜、西夏、台湾岛等地的收复,只能留给后人了----”
“我等定全力辅佐,完成皇上宏愿!”刘光武和朱元晦跪地说道。
“起来吧---”皇帝亲手搀起二人,“朕相信,明年一年不犯境期满,就是咱们不行动,契丹方面也会动手,到时候,需要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对契丹进行一次全面打击,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解除契丹对我大汉帝国的威胁!”
“皇上圣明!”刘光武和朱元晦赞同点头。
“好了,这段时间,你们要尽量维护国内的稳定,届时不能出现内部力量的分散和制肘!”皇帝最后郑重吩咐道。
“诺!”刘光武和朱元晦躬身而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