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又一女人(2/2)
但自己有这个想法不行,还必须得顾丹叶同意。罗力芙便以顾丹叶仕途的长远发展为由,希望顾丹能够到基层去锻炼一下,以积累基层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当有一天两个人在一起时,激情之后,罗力芙直截了当地对顾丹叶说:“丹叶,我在想,你当处长也两年多了。不能总是呆在机关里,你也知道,现在组织部门有规定,凡是要提拔担任领导干部的,都必须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你没有到基层去锻炼过,这对你以后的成长不利。趁我还在厅长的位置上,把你安排到市里去锻炼几年,以后要提拔也就有条件了。”顾丹叶一听要让自己到基层去,心里马上就打起鼓来。顾丹叶虽然有强烈的政治抱负,但毕竟没有到基层去干过,一直在机关里按部就班地工作,也没有遇到过什么矛盾和问题,就是在日常工作中有点什么问题,因为和罗力芙的特殊关系,罗力芙一般都会想办法协调处理。也因此,在工作中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棘手的问题。顾丹叶知道组织部门的规定,也想到过到基层去锻炼几年,但却总感觉心里没底。现在罗力芙提出让她到基层去,顾丹叶的心里就有一种大姑娘进洞房——既欢喜又害怕的感觉。她对罗力芙说:“你说的我知道,但我从来没有在基层工作过,下去后怕干不好还让别人看笑话。”罗力芙害怕顾丹叶思想上魂魄动摇,连忙给顾丹叶鼓劲打气:“你又没有下去后,哪里知道干不好呢?再说,我想,不让你到市上的党政主要班子去,就到市上的教育部门去任职就行了。教育部门大家上下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也好协调。”罗力芙害怕顾丹叶还不放心,进一步给顾丹叶打气道:“你放心,有我在这个位置上,你还会有什么怕的呢?”
就这样,在罗力芙的鼓动下,顾丹叶同意下派到地方任职。至于下到什么地方,罗力芙当时没说。客观上讲,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想好要把顾丹叶下到什么地方。后来顾丹叶听说是把自己下派到宁秀时,心里非常高兴,一方面是宁秀离省城比较近,另一方面是因为宁秀的教学质量一直很差,自己到这种地方锻炼,感觉容易做出成绩。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顾丹叶的这个判断,她到宁秀后, 就只做了引进了一所民办学校这样一件事,就赢得了宁秀老百姓的认可。包括后来胥忖朱让她当安宁区政府主要领导,开始时顾丹叶都自认为是自己在宁秀的工作真正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的结果。
因为在送顾丹叶到宁秀任职,罗力芙专门给胥忖朱联系,说是自己要到宁秀,专门把盖子给胥忖朱送下来。胥忖朱一听,心里当然高兴,但这种事只能是心里知道,肯定不好在嘴上说。也就是罗力芙把顾丹叶送下来的那一次,胥忖朱认识了顾丹叶。和罗力芙的分析判断完全一致,罗力芙看到胥忖朱看顾丹叶时的那种眼神,就知道在顾丹叶身上,自己已经不用再担心了。
顾丹叶刚下派到宁秀时,也还是在认认真真地干一点事。在省上时,她是基教处处长,认识不少基础教育方面的学校领导,也了解宁秀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因此,她到宁秀不久,就利用这些关系,特别是利用她与省教育厅厅长罗力芙的那种特殊关系,将一所教育质量比较高的民营高中学校——蜀祥中学引进到了宁秀。这对于宁秀的老百姓来讲,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大好事。虽然引进一个学校并不能很快见到成效,但让宁秀的干部和群众觉得这个顾丹叶到了宁秀后,是在实实在在地想着为宁秀做事。
宁秀市的教育质量一直就存在问题,并且还呈现出明显的“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状况。全市几百万人口,考上清华、北大,简直就象是买彩票中奖。为此,宁秀的老百姓对宁秀市委、市政府意见非常大,认为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问题不重视,不关心宁秀老百姓的民生。宁秀的老百姓从干部到普通群众,收入都非常低,但为了下一代能够接受到一个相对较好的教育,长大后进入社会时能够有一个相对较好的自身条件和基础,父母们节衣缩食,把不多的收入节省下来,规规矩矩地送到省城学校和本省内另一个教学质量不错的棉都市的学校。每年,宁秀市至少要送出去一两千个学生到外地去读书,试想,这一两千学生送出去后,家长们要背负了多大的经济负担?这还不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更是套在每一个家庭的沉重枷锁。只要稍微懂一点孩子成长常识的人都知道,初高中阶段正常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因为成长所带来的烦恼,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遗憾,甚至给整个家庭带来灾难、造成悲剧。在宁秀的安宁区,就出现过这样的悲剧。那是一个家庭状况可以列入差的家庭,在小学时因为孩子的成绩比较好,作父母的想到自己文化不多,既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就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好一点的学习条件,不要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吃文化不多的亏。夫妻俩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地把钱节省下来,在孩子上初中时,就将孩子送到不少宁秀人送去的棉都市第二中学。孩子送去后,刚开始的一两学期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还不错,但在进入初中二年级时,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少女的情窦打开,偷偷地和班上的一个男同学谈起了恋爱。等老师发现时,两个恋人已经陷得很深了,特别是宁秀的这个女孩,更加难以从情感中自拔。老师把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告诉家长后,由于父母都不懂如何教育引导,知道的就只是“黄荆条下出好人”,一顿暴打之后,留下的不是孩子的改正,而是一封让家长痛心欲绝的绝笔遗书。在遗书中,孩子诉说了她内心的苦恼:当自己在心里出现困惑想找人倾诉时,自己感到最亲近的父母却不在身边,想找其他人倾诉,但又找不到能够让自己倾诉的对象。在这种自己最困惑的时候,就因为那个男同学的一句“你有啥话对我说嘛!”就使她感觉找到的心理的依托,也因此才走到现在这种局面。
这个孩子的事,在宁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尽管如此,极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因此停止送孩子外出读书的做也法,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宁秀的教育质量又让他们根本看不到希望,只好忍心把孩子送出去。因此,当宁秀的群众听说省教育厅下派的一个干部为宁秀引导进了一所教学质量非常不错的学校的消息后,都感觉这是为宁秀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因为这件事,使顾丹叶在宁秀的老百姓心里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虽然引进一所学校要见到成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宁秀的老百姓觉得顾丹叶是在为宁秀的老百姓做事。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