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放进来打(1/2)
轰炸刚结束,九连的官兵就回到了地表阵地上。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进攻方想尽办法改变战术、适应新的战争环境,防御方也想方设法改进武器、提高作战效率。
与守卫二零九高地时相比,空降兵手里多了几种先进武器,其中有一种被称为“轰炸报警器”的电子侦察设备。
针对美军大规模使用精确弹药,“轰炸报警器”集成了好几种侦察手段,比如能够对持续照射的激光与微波产生感应。
因为美军的很多精确弹药是被动制导,不会发出电磁辐射等易被发现的信号,所以“轰炸报警器”还集成了一种功能,对美军战机与弹药发出的声响高度敏感,能提供半分钟的预警时间,足以让阵地上的空降兵及时返回地下工事。
只有两种情况能让“轰炸报警器”实效:一是美军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投弹,而且投弹高度不超过五百米、投弹距离不超过五公里;二是使用超音速导弹,并且保证导弹的平均飞行速度在音速之上。
也就是说,让炸弹或者导弹在声音到达之前落下。
能在低空以超音速飞行的只有f-22a,而这种先进战斗机的数量还没有多到拿来执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
至于超音速导弹,美军确实有不少,但是威力都比较有限,对空降兵的威胁不是很大。
借助这种“电子设备”,九连官兵成功躲过了美军的好几次轰炸,并且在美军地面部队攻过来之前回到阵地上。
在夜间的战斗中,八连官兵也充分利用了“轰炸报警器”,不然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天亮后,美军的前两次进攻都被九连挡了回去。大概是在南势村吃足了苦头,美军的这两次进攻都很小心谨慎,遇到抵抗之后就抱成一团,在炮火掩护与空中打击的协助下,稳步撤出工业区,撤回进攻阵地。
这种试探性的打法也给了空降兵很大的帮助,即空降兵的伤亡也不是很大。
对防御者来说,时间是最有利的武器。
对进攻者来说,时间则是最大的敌人。
太阳快要升到天顶的时候,美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与前两次进攻一样,美军的地面部队在轰炸过去后不到五分钟就进入了工业区,结果仍然遭到了空降兵的顽强抵抗,而且那些空降兵就在刚刚轰炸过的区域,离美军推进路线不到五十米!
这么近的距离,任何装甲力量都没有意义。
别说战车,就连“艾布拉姆斯”也承受不住火箭弹的直接攻击。
与前两次进攻不同的是,美军这次要坚决得多,不但投入的兵力更多,在遇到抵抗之后也打得更加坚决。
对于叶振邦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打开pf89火箭筒的保险,叶振邦又检查了一下瞄准装置,才朝蹲在身后的陶安康点了点头。等到陶安康将具有防火隔热能力的石棉外套披在他的身上,并且退回坑道,叶振邦才扛起火箭筒,从墙壁缺口瞄准了街道上那辆lav-25轮式步兵战车。
lav-25是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的“皮哈兰”二代,该公司被通用动力公司收购,因此获得了陆战队的巨额订单。因为陆战队是美军的远征部队,更注重部队的战略机动性,所以没有像陆军那样,大批量采购m2m3“布雷德利”履带式步兵战车骑兵战车,而是采购了更多的轮式装甲车。
虽然与同宗同祖的“斯特瑞克”比起来,lav-25的名气还不够响亮,但是在美军陆战队,绝对是主力战车。可以说,除了efv两栖远征战车之外,lav-25就是美军陆战队的主要座驾。
依靠二十五毫米“大毒蛇”机关炮,lav-25在近距离战斗中拥有不输给“布雷德利”的强大火力。
那辆lav-25正在用机关炮轰击街道右侧一栋倒塌了的民房。从残留在空中的白色烟迹来看,开始有一枚火箭弹从那栋民房里飞出来,击中了前方那辆正在燃烧的装甲车,把美军的注意力与火力都吸引了过去。
叶振邦心里很有数,几秒钟之后,他所在的地方就将成为新的“火力焦点”。
当然,那是几秒钟后的事情。
看到火箭弹从墙壁的缺口处飞出去,击中了那辆lav-25载员舱的右侧,叶振邦才感到身上某个地方被点着了。
石棉外套只能裹住身子,保护不了胳膊。
火箭弹留下的烟迹,暴露了反坦克手的位置,也引起了美军注意。
叶振邦想当英雄,却不想成为只能出现在教科书里的英雄。扑打胳膊上的火苗时,他已经滚入了坑道,守在坑道里面的陶安康赶紧关上了门,与守在更里面的任侠歌一道拽着叶振邦钻入了下一层坑道。
刚进入第二层坑道,地面就震动起来。
比较轻微,应该是“艾布拉姆斯”用一二零滑打出的榴弹,如果是“帕拉丁”打来的一五五榴弹的话,震动会更加猛烈一些,坑道里的电灯也会熄灭。
因为“轰炸警报器”没发出响声,所以三人留在了第二层坑道里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