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别样的长征(20)(1/2)
1944年的夏天,完成了一年级课程的李政道,从永兴搬到了湄潭。这个时候,国立浙江大学在湄江西岸租用了200多亩土地,开辟浙大农场。
时值盛夏,采茶季节已过,附近茶园里一片寂静,但农场里新近推广种植的马铃薯、蕃茄和洋葱,都已成熟,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暑假开始后,李政道几乎天天待在双修寺的物理系阅览室或实验室里,这使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向束星北和王淦昌请教。王淦昌也几乎天天泡在这里,他正在研究探测中微子的办法。
20世纪30年代,粒子物理学家对原子核衰变时,出现极小的能量和动量损失感到不解,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提出了存在着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粒子——中微子的假设,但这一假设长期没有得到实验验证。这一时期,王淦昌一直关注着中微子探测的进展。1941年,他想出了探测中微子的办法,但由于双修寺物理实验室的条件实在有限,他没有办法亲自动手探测,便写出论文《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寄往美国《物理评论》杂志,《物理评论》杂志于1942年1月刊出了这篇论文。
在湄潭,王淦昌不仅因为研究中微子而声名鹊起,还因为在研究中微子的同时去乡间放羊,而被湄潭人称为羊倌教授。
到1943年的下半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迅速贬值,西南联大所在的昆明,生活费用暴涨103倍。国立浙江大学的教授们住在小城湄潭,比起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日子还算好过些,但家中人口多的教授都要搞些副业,才能糊口。看到数学教授苏步青自己种菜,王淦昌的妻子决定饲养奶羊,以补充家人的营养,放羊的任务交给了王淦昌,他乐此不疲。
放羊这事一举两得。一,奶羊产奶能够帮助他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另外,奶羊要吃草,要到处去放牧,他自己就牵着它,在湄潭转来转去。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