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83zws.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一样的风 > 第六十七别样的长征(15)

第六十七别样的长征(15)(2/2)

目录
好书推荐: 毒眼 至尊魔少 带球逃妻复婚狠狠爱 浮生年华怜雪满天 总裁大人玩够了没 无限坑爹系统 寂灭邪尊 总裁独爱小冷妻 云噬 抢手娇妻送上门

国立浙江大学迁到贵州后,当地人与浙大师生相处融洽。学校为解决教授子女上学的问题,重新创办浙大附中。原在杭州是有附中的。

浙大附中将校址设在湄潭,还合并了湄潭中学。湄潭当地的孩子,像家里开茶馆的唐德声、龚世俊等,得以和浙大教师员工的孩子们一起上学。

当时贵州遵义湄潭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个封闭,是开放很慢的地方,说得不中听一些就是文化和一些社会习惯很落后的地方。

当地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和当时全国落后的教育状况相符,就连读个小学也很不容易,完成当时所谓义务教育——四年初级小学的人都达不到一半,女子更是大多数都是文盲。

能够考取个中学,考个初中,那是相当不简单了。当然要谈大学的话,有些人根本不晓得大学是个怎么回事,所以浙大来了以后,当然对湄潭的老百姓来说,震动是大的。

1941年6月,国立浙江大学离开杭州时招收的新生,在经历四年的流亡后,迎来了毕业的时刻。这届毕业生共161人,其中女生11人。这一年也是国立浙江大学自流亡以来,在校人数最多的一年,达到1045人。在1937年,学校还只有512人,此后在校人数逐年递增。和现代相比,全校的人数,还不如几个系的人。

土木系王人龙1940年在遵义毕业,他的弟弟王人麟正好在1940年辗转来到遵义,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原国立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谈家桢,晚年谈及当时的师生,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教学的原因时说:“我们遵循竺校长倡导的求是校训,不图虚名,不尚浮夸,敦厚朴实,实事求是。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物质条件差,但人的精神是向上的。”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谍战:红鸾归巢 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抗战从淞沪开始 谍战魅力在生活诡道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