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6节 民国典范 定稿(1/2)
当然,宜城也是要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先是1930年,宜城全年的总结表彰。高老爷、高少爷、高跃虎、高得志、高县长、王道杰及县政府主要成员和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
全县今年农业大丰收,单造亩产平均提高了120斤,又新开了近20万亩(16万亩有一季以上收成)荒地,总耕地140万亩(水田83万多亩),总产量48万吨,比去年增产粮食26万吨,扣除自留、上缴、消耗(含食品加工)后,光粮食储备一项就有8万多吨。
县政府所属的50多家企业、作坊一年来总收入700万大洋。
全年商业税收400万大洋。
省府教育专项资金80万大洋。
地方财政支出仅60多万大洋,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道路、水利和办公设施等)投入836万大洋。
总赢利284万大洋。
预计明年还有更多企业投产或转入正常生产,商贸活动更加繁荣。总收入能达到1500万大洋以上。
明年的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县的道路设施,8米宽大路总长约87km,5米宽支路约156km,大小桥梁12座,总投入约780万大洋;完善其它基础设施需200万元,企事业业建设、设备(还有8个项目要建)投入500万元。总投入1580万大洋。
会上也谈到了教育成绩显著,社会治安稳定等许多民生问题。并于当天在一片喜气洋洋中结束。
1931年1月中,宜城在上报县内本年度政务总结工作报告后,引起了省府、国民政府的高度注意。不仅超额完成各项上缴,还办了那么多的实事,好啊。
最高当局也在鄂西看到了亮点,而且又是高老爷这一脉的人。
最高当局把宜城作为了国*政府治理民政的“典”范,也为了标榜自己“剿匪在先,民生其后”、“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方针。
国*政府就宜城这个特例那是大搞宣传的。
谁说国*政府不理民生,宜城就是榜样。
而在许多军阀眼里,这“北有*老西,南有高进贤”就成了地**府治理民政和整军的两块招牌了。
在国*政府的组织下,许多传媒都派出了‘采风团’、记者前来鄂西,包括许多国内外的知名媒体。
县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记者招待会,县里面所有的知名人士都被邀请参加。县长高进得和高老爷作完主场报告后,现场开始了热烈的提问。
高县长、高老爷等在回答提问时,把许多难已解答的疑点留给了高少爷。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