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四十三)(2/2)
朱元璋自从做了皇帝后,便多了一份猜忌。有一天,闲着无事的朱元璋回忆起与陈友谅争夺天下时的一些往事,突然想起罗复仁是陈友谅的旧属,此时不知他在干些什么,内心也很想去验证一下这个“老实罗”是真老实还是假老实,便带了一个随从,径直走向居住在南京城外的罗复仁家。微服私访的朱元璋来到罗家一看,心里大吃一惊,只见罗宅座落在一条小巷子的深处,仅有二、三间又破又旧的房子,室内的家具相当陈旧。当时罗复仁也在家,因住宅墙壁上的一块石灰脱落了,他正爬在一张矮楼梯上为墙壁刷石灰水。罗复仁一见皇上驾到,大惊失色,腿一哆嗦,竟从梯子上掉了下来。罗复仁吩咐妻子搬把椅子给皇上坐,可是椅子的坐板上补了两块小板子,板面凹凸不平,无奈之下罗夫人只好找了一只小凳子给皇上坐。朱元璋曾听说过罗复仁为政清廉,却未料到他的官邸竟如此寒酸,内心顿时动了恻隐之心,说:“贤士怎能住在如此破烂的房子里呢?”回宫后,立即赏了城内的一所大宅子给他。
自唐朝开始,朝廷有为皇帝过生日的习俗。按照朝廷礼仪制度,天寿节这天,文武百官均要送上一份贺礼,并在正殿举行庆典。朱元璋因出身贫困,做了皇帝后又十分痛恨腐败,所以将近十年未举行天寿节庆典。有一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朝廷为朱元璋举办天寿节庆典。如何为皇帝送礼呢?这可愁坏了朝廷大小官员,踌躇再三后官员们均是备好一份薄礼送去。憨厚耿直的罗复仁却不去理会这些,只吟作了一首《水龙吟》作为贺礼送去。朱元璋收到这份贺礼后,非常高兴,不仅在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褒扬了他,而且还赐给了许多礼物。 过了几年,罗复仁请求告老返乡,朝廷予以批准。返乡前,朱元璋特赐给大布衣一件,并在大布衣上题诗一首,以此褒奖他清正廉洁的一生。
滑寿(约1304~6),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后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县),又迁余姚《今浙江余姚县》。滑 寿,元朝末年的医学家,他不仅精通《素问》、《难经》,而且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学说,所以给人治病有“奇验”,他还著有《读伤寒论抄》等医书多种。“所至人争延,以得诊视决生死为无憾”。
他更以“无问贫富皆往治,报不报弗较也”的崇高医德,受到时人的赞誉。滑寿自幼聪明好学,善诗文,通经史诸家。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名医王居中学医。研读《素问》、《难经》,颇有心得,遂著成《读素问抄》和《难经本义》二书。继之精心研究张仲景、刘守真、李东垣诸家之说,融会贯通,深有造诣。后来又随东平(今山东东平县)高洞阳学习针法,遂对经络悉心研究,取《内经》等书中有关经络的理论,于针灸,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著《十四经发挥》3卷,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与其他奇经不同,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而成十四经,并在《素问》、《灵枢》的基础上,通考腧穴657个,考正其阴阳之往来,推其骨孔之所驻会,详加训释。滑氏在针灸之道湮而不彰,经络之学已被忽视之世,力挽狂澜,使针灸又得盛于元代,并为后世针灸医家的规范,这都是滑氏的功劳。不仅如此,《十四经发挥》流传到了日本之后,日本的针灸医学也开始盛兴起来。自元代以后,直至现今,《十四经发挥》一直传诵不绝。后世尚有《明堂图》四幅,题为滑寿撰。
据《仪真县志》记载,他少年时期曾拜学省韩说为师,学习诸子百家之书,曰记千余言,操笔为文,词雅别致,尤其擅长乐府诗歌。元朝时曾为乡举,对做官从政无兴趣,而攻读医籍,一生行医济世。 滑寿何以定居于余姚马渚,一种说法是他祖父元初在江南一带做官,从江苏仪真迁徙至余姚而定居。还有说是随难潮行医南下,经姚邑青山何家闼村见一棺棂抬过,有鲜血滴落,就上前称棺内之人还活着,要求履行医道。开棺是对逝者大不敬,而见滑寿言辞恳切,故开棺一试。果然,经一番救治,棺内人起死回生。
那一家人感激涕零,路人称他为神医,将贤德、貌美少女汪如春嫁给他以作挽留。 在马渚,听一位老先生讲述。滑寿无意仕途后,多次拜访旅居仪真的名医王居中,请教歧黄之术,拜王氏为师,颇得真传(另有说法,称滑寿患病而幸获王氏医治,从而研习医道)。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