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华侨小村(2/2)
周铁犁向虞松远、巫婆和林涛介绍了陈老大的情况。
陈老大也是华侨,在前几年安南排华时,全家被从安南南部赶到安北。当时情况很糟糕,陈老大生病、女儿即将临产,父女俩掉队了,幸被现在的周大嫂相救。陈老大的原配妻子带着儿子、女婿和他的父母逃回国内,被安排在一个华侨农场里。
周大嫂生活的这个小村寨,只有五六户人家,基本都是当年逃难来的华侨。当年,她全家家产被没收,一家七口被从海滨城市土伦赶到这里。后来,父母、爱人和孩子,相继都死了,只剩她一个人艰难度日。
陈老大伤愈后,原想带着闺女一起返回国内,再也不来安南这块伤心之地。可女儿周英子有孕在身,耽搁了行程。恰巧这时,朱国英、杨明涛、徐天一等人,化妆成落难的华侨,从安南首都罗城郊区出发,一路辗转到这里。
那是一段十分凄惨、血泪斑斑的苦难岁月,是一百二十万华侨不堪回首的恶梦经历。在当时的安北山区,随处可见落难华侨的身影。男女老少,衣衫褴褛,他们财产被没收,象牲口一样,被从安南的南方一路驱赶而来,逃向故国。很多**离子散,病饿相加,孤苦无助,死在返回故国的路上。
徐天一等人,救出杨明涛,离开那个叫纳加的小村子后,辗转来到这个深山中的临河小村寨,在这里整整住了半个月。
那时这里还没有村寨,是实在走不动了的十几个华侨,抱团取暖,互相组合成了几户人家,搭建起几座茅棚,躲在这个渺无人烟的小河畔,朝不保夕、苟延残喘。
徐天一等人的到来,给绝境之中的陈老大等人带来了生机。几幢简易的竹楼搭起来了,曾经都是城市居民的华侨们,学会了打渔和打猎,有了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就是这半个月,陈老大决定不回国了。在朱国英和杨明涛的主持下,他正式娶了周大嫂,并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而这个无名小村寨,也成了纳加公司的交通站。
后来,女儿也平安地生下了小外孙,一家四口便在这个肥沃的河滩安下了家。为了感谢周大嫂的救命之恩,也因为秘密工作需要,女儿周英子刻意改姓周。
“那么,国内的家人你还联系么?”林柱民问。
陈老大叹口气说:“我是后来通过组织,才了解到他们平安回到国内的消息的。现在,我有时一年能回去两三趟。最可恨的是我女婿,这个混小子回去的第二年,就与别人结婚了。纳加同志已经同意,春节后,让我女儿和外孙到澜沧,到龙傣部族生活、工作。”
特殊的年代,华侨们凄惨的人生经历,深深感染了小队众人,每一个人眼里都含着怒火。
从陈老大的话语中,虞松远能感到,他并不知道徐天一的真实身份。或许他根本就想不到,当年那个英姿飒爽的小姑娘,会是今天堂堂的纳加公司的掌舵人。作为南亚总部的负责人,这个女人脑袋得多么大。在条件极其艰险的形势下,要带好这样一支队伍,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时,巫婆看看表,规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信息还没来,她隐隐现出一丝急躁情绪,大家也都跟着有点紧张起来。陈老大一家三口却很有信心,云窠基地我潜伏人员与外界联系,都是通过这个交通站传递的,从未出现过差错。
刘国栋和林柱民走了进来,就这一会功夫,他们制成了一把木头手枪,一支木头突击步枪,小男孩激动地接过,在火塘四周就高兴地舞将起来。
时间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黑暗的院内一阵“咕咕”的鸽哨传来,林柱民正要扑向门外,周英子进来,怀里抱着二只可爱的信鸽。陈老大接过来,从鸽子腿上的塑料管里抽出里面卷起的二张纸片展开,瞅了一眼便递给虞松远。
这是二张图,是用钢笔画的821基地“云窠”的结构简图和周边环境图。图画得很有些专业水准,一看就不是一般人的手笔。而“云窠基地防御图”几字,字迹娟秀,一看就是出自女人的手笔。
杨明涛是南天柱石,他和夫人刘文玉,从五十年代起,就进入中南半岛。现在刘文玉已经为国战死,灵玉、徐天一二人的丈夫也都先后壮烈殉国,作为幸存者,她们都是响当当的巾帼豪杰。现在又出现了一位女情报员,而且还是高层掌握的高级情报员之一。
为国尽忠,不分性别。不用说,又是一位巾帼豪杰了,虞松远等人肃然起敬!
郑书文也仔细看了图上的笔迹,她的眉毛象被火烫了似的,紧张地跳动了几下。她的眼里有些潮湿了,一丝欣喜,一丝哀戚,瞬间即逝。但这些微的变化,还是让虞松远及时捕捉到了。巫婆邪得很,浑身都是秘密,他虽然心里好奇,却不好问为什么。
“发现了什么?”
林涛也感觉到了她的些微变化,嘴快得很。但郑书文紧抿嘴唇,却平静地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