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九章 突变(1/2)
第四**章 突变
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及dna,rna的关系,灰雀不想再解释那么多了,只是一条灰雀要提醒一下,蛋白质是蛋白质,dna是dna,可以这么理解,dna就是一段程序,而蛋白质则是这个程序的产物,二者互相关联,但不能用dna里的构成来决定蛋白质的成分,这就好比汽车工厂,生产出来的汽车,其配件在车间里面未必就必须含有一样。人类到目前为止,尚不敢说完全解密了dna,所以,有许多东西,不是我们现阶段所能理解的,如果真要说,就当前面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说法是灰雀的假设罢,不要纠结了。简单的说,角质蛋白也是蛋白,但却不是人体所能消化的,所以,灰雀坚持认为,要摄取蛋白质,最好的办法就是鱼肉等动物蛋白。)
在房州尤其是在房陵要地,王况的真实目的其实就是房山(今神农架),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整座的房山全圈进来,然后保护起来。
提前一千四百多年进行保护,这其中的意义不可谓不大,一千四百多年没经过保护的房山都能有那么丰富的物种,都能有那么多独有的动植物,那么提前一千多年会怎么样?王况不敢想象,但有一点他是可以确认的,如果接下来的一千多年里,房山大部分时间都在王家手中,或者说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至少,野人就不会那么难觅了。
但为了不让人注意到房山,王况不得不做出要在房陵县城圈地的姿态来,这么做,好处有不少。
首先,王家在房陵圈地,必定会引起其他豪门大阀的注意,他们这些年来向来是以王家的行动作为风向标的,王况往哪投,他们就跟着往哪投,尤其以三驾马车和内府最为积极,从来不问王况原因,只要王况投了,他们必定跟过来。在这种跟风情况下,房陵的地肯定不够用,那么王况就有充分的理由开口要房山了,这就是他为什么不马上圈地,而是要约定以后用地皮和山林来偿还的原因,就是要给其他豪门大阀留下充足的时间跑来房陵先把地圈完了。
其次,王家在房陵投下如此重的资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了房州上下大小官员的心,投资那是要赚钱的,我王家都投了这么多了,说明王家看好这个地方以后的前途,也会尽心的将这个地方给搞上去,不用你们担心。同样的,百姓如果知道这件事,也会对王冼今后的去留与否下个结论,至少,他们会得到这么一个信号,如果王家在房陵投的这么多钱没收回之前,王冼应该是不会走的了。
当然了,这个信号有多强烈,那就要看各人的理解,要真有人钻了牛角尖,以为王冼不过是花钱买个名声,等名声到了,还是会走的,要真要这么想,王况也是没办法,人有万千,想法就有万千,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想法一致的人。
同样的,王况放出这个信号,必定也会调动起其他商贾人家,不说别处,就经常往建州跑,王长安跑的消息灵通人士绝对不会放弃这么一个跟在建安侯后面喝一口汤的机会,有了他们的参与进来,房陵首先就能在路修好之前,先将交通物流的速度给提了上去,物资流转速度快了,资金周转快了,人们的日子自然也就一天天的会好过起来
现在的大唐天下,除了一些偏远地方外,其他地方基本都可以说是脱离了饥饱问题的困扰,一户人家,就算是没有劳动力的,也至少有个十到十五亩的永业田在,这是大唐律法所规定的,每个劳力十五亩,没有劳力的,也有个保底的十亩地,十亩地就算每亩产出五石,出米也能出四石左右,十亩就是四十石,近五千斤的米,没劳力的人家,扣掉税赋和雇佣别人来耕种的花费,至少可以剩下三千斤左右,足够五口之家一年的吃用,包括家禽家畜所吃的。…。
要是有劳力的人家呢,产出就更多,所以,现在饥饱问题不是主要的,甚至已经不是问题,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物资交通问题,什么是商人,商人就是到产地低价买进,到别处去高价卖出,赚的就是一份辛苦的跑腿钱,可以说,商人的存在是整个天下的物资供应平衡的基础,有商人在,物价才可能各地基本趋于一致,相差不是那么的大,如果没有商人去贩卖,想想下,内地人吃盐,恐怕一斤一贯都不一定能买得下来,同样的,渔民想吃米饭,也要付出相当昂贵的代价。
在王况看来,房陵能不能发展起来,就是要看往来的商贾多不多,而要吸引商贾,道路等基础设施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在后世谁都知道,但在唐时,能看到这一层的人并不太多。
所幸的是,当初在建安,因为有黄良的支持,因为有林明的支持,因为有富来客栈做后盾,王况的想法都得以一一实现,这也给世人立下了一个活生生的榜样,想要发展么?那么就看看当初建安及建州都做过了什么?
自然了,像是天下大比这样的特例那是无法复制的,不过王况在离开前,倒也给王冼提了几条,让他自己以后择机按房陵的条件去选择,是要搞个舞林大会或者是书画比赛或者是将作大赛等等,这些在大唐,除了各地偶尔会有当地的书会文会外,其他的全国性的都基本是个空白,可以搞的大型赛事不少,但是有个原则是王况强调的,那就是要能全民参与的赛事。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