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徐国绪的真正任务(1/2)
王况就一直很纳闷,胡萝卜的原产地按说离中原并不远,为什么会一直到了十三世纪才传进来?只是王况个人并不大喜欢吃胡萝卜,所以他才懒得派人去寻,不要说王况个人不喜欢,就是后世,也没多少人真心喜欢,在寻常百姓餐桌上,它就是属于可有可无的一种,菜市场上任何一个摊位,胡萝卜一定是销售量最小的品种之一。或许,正是因为胡萝卜的味道并没什么独特之处,这才很晚才进中原罢。
巧克力是好东西,可这个比起辣椒来要难上万倍,所以王况并不抱幻想说能搞到可可豆,能提前八百多年有辣椒,他已经很满足了。只不过是既然大家都要送他东西的话,莫如让他们送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兴许能有些新的惊喜也说不定,只是这几年来,并没被王况发现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他欣喜的。
提前给王况送贺礼,不用问,肯定又是程处默这个大嘴巴四处漏风了,年初孙铭前瞒着王况,跟林明敲定了年底就要给王况完婚后,林明就给长安送了信去,王况都能想象得到程处默是怎么得到消息的,一定是搂了林荃淼的肩膀:“小淼淼,给某说说,你那小姑姑什么时候和二郎完婚啊?”几瓯酒下肚,林荃淼肯定就不知天南地北的全倒了出来,然后程处默就开始四处的乘机给众人敲边鼓,尤其是给他老头子敲,好借了给王况贺礼的名头,给王冼搞点什么好东西。
还是二子幸福啊,对二子来说,只要自己不倒,他面前就是坦途一片,许多事情根本都不需要自己出面,程处默和尉迟保琳这俩活宝就能帮二子摆平了,这俩活宝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二子好得都能让他们的老爹喝起干醋来。
他们喜欢二子,其实本身和王况并没多大直接关系在里面,要有,也就是如果没有王况,他们就不可能见到二子,没有王况,也就没有现在这种招人喜爱的二子,可以说,二子的性格已经完全被王况影响了过来,思维跳脱,天马行空,又彬彬有礼,成天脸上挂着的就是学了王况的招牌微笑。再加上最近几年的将养熏陶,几乎就没几个人见到二子能不喜欢的,甚至于程处默当初还鼓动王况,进宫的时候拉了二子进去,没准能尚个公主回来。
二子绝对有勾搭一个公主回家的潜力,这点王况一点也不怀疑,但是驸马爷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想想看房老头的儿子和臭老酸的儿子将来的悲惨遭遇,王况是坚决不可能让王冼尚个公主回家的,自己在家当家作主多惬意,还要招个“婆婆”进门?这不是自找罪受么。
再说了,王况自己不做娶个三妻四妾的打算,有个林小娘子,顶多再加上个小芣苢,他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小芣苢不是以通房丫环的身份跟了过来,王况考虑都不带考虑一下的。但他可是知道,王凌现在就已经在为帮王冼以后纳上几房做准备了,要是有个公主在,别说三妻四妾,想纳个妾都没门。
也幸好王凌自己有过“恋爱”经历,家中没了其他长辈,又是王况当家作主,否则王冼想和三丫头订婚,那是不可能的,以前是不觉得,现在可就是身份悬殊太多了,若是家中有其他长辈在的话,肯定是要大闹一番。不要别人,若不是王冼订婚对象是三丫头,孙铭前肯定也会引经据典的极力反对,当然了,三丫头是孙韩氏的外甥女,那又是另当别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么,王冼娶了三丫头,孙家和王家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亲戚了,而不是以前只是个称呼而已。倒不是说孙铭前不信任王况兄弟,而是他在意外人怎么看的问题。
徐国绪不光是带来了这些贺礼,顺便着把柳老夫子的任命也带了过来,一个流外二等的官员,品级太小,值不得李老二下圣旨,直接吏部发个文,破格录用就是了。
接到任命的柳老夫子自是涕泪交集,他可从没想过,自己早年屡考屡败,老了,没再报一点希望了,却能落个流外二等的助教来,这已经是和县学的学正平级,再往上就是州学博士了,不过柳老夫子也明白,恐怕今后能不能再升上一级两级的,那就靠王二郎了,因此心中发狠,无论如何也要对王冼倾囊相授,即便是自己升官无望,能培养出个栋梁之材来,那自己也算是个名师了,如是一来,自家儿孙今后出去也有脸面。只不过他并不知道,若是王况的建州升格计划能成功,他也就会自然的一跳就跳到入品,学正和博士这一套教育系统的官职,实际上是独立于县之外的,有事都是找刺史汇报,县令只有监察权而无行政权。。
因为王况之前就跟孙铭前说过,徐国绪算是自家兄弟,又和孙嘉英是熟得不能再熟,因此这几天徐国绪都是吃在富来客栈,由孙嘉英亲自下厨整治的,把个徐吃货吃得是红光满面,满嘴流油,直夸孙嘉英如今的手艺已经不输二郎,所缺的只是二郎那千奇百怪的想法罢了。
孙铭前听了这话大是喜欢,心中多年的积郁一扫而空,对他而言,没什么遗憾了,俩小子,从前几年的无所事事到现在一个厨艺上有了成就,一个跟着黄大习武,而且今后的前程都已经安排得妥妥的,接下来就看这兄弟二人自己的造化了,二郎已经扶他们上马,这怎么策马,那总不能还要人帮罢?因此这段时间总是念叨着祖上显灵了,却被孙韩氏淬:什么祖上显灵,分明是二郎的功劳。
徐国绪这次来其实还另有任务的,一个任务就是因为王况年初送去的桂花和很是得皇后喜爱,不光是皇后,那些有得到的大佬们都是直呼这桂花简直就是上天所赐的珍品。因为闻着桂花香,所以李老二就动了心思,想看看能不能移植几棵到皇宫里去。
当然,李老二也不想劳民伤财,所以他只想移些幼树过去,但心里没个准,又不知道桂花在长安能否成活,所以就派了徐国绪来,看看王况有没什么说法。
桂花能不能在长安成活,王况没试过,不敢说死了,但是他却是知道,后世沪杭两市是曾经花了巨资几乎把浦城的丹桂都挖绝了的,但是最后几乎全死光,没种活,可以说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决策,白花不少钱不说,还浪费了丹桂这一巨大资源,搞得第二年桂花价格大幅度攀升。
长安可比沪杭两市偏北冷多了,气候也干燥许多,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气候,这桂花未必能活,但没试过也是不知道,所以王况也不好说,但是他却知道,丹桂只要一离开了唐兴,就不再是丹桂了,其形,其色,其香都会有很大变化。所以,即便能种得活,也只能是很普通的桂花。
徐国绪很小心的把王况说的都拿纸和笔记录了下来,当然皇帝交代的差使那还是得办的,好在今年已经有很多人都有种,幼树多的是,给点补偿也就是了,这不成问题。王况差了个人去送信给慎戥就能办妥这事,只需要徐国绪回长安的时候,路过唐兴取走就是。
徐国绪还有个任务,那就和王况是有关的了,李老二对一下子那么多的贵勋子弟涌进建州,终究是很好奇的,就一心想看看建州到底有什么地方能吸引人,但这些派来的勋贵子弟也有什么事也都只跟自己家族里的说,这几家又都自己瞒着,什么也不肯透露一点出来。
而李老二唯一安插过来的两个眼线,长孙煜和李业嗣的回报又是很简单,无非就是去年办了个流水大席,这是民间自发的,挑不出什么毛病,另外修路的事情,这也很平常,哪个州不修路?再说修文庙,这个值得上报么?中原各县哪个县没个文庙什么的?也只有建州偏远,人家现在不过是在跟上步伐而已。
倒是公用书馆算是大事,给寒门士子提供个免费阅读的所在,可这似乎和这些勋贵涌到建州也搭不上边?这些人哪个家没有书房,哪个家里不藏是百八十本的书,犯得着跑建安去读书?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