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三章 驱狼吞虎(十一)(1/2)
耶律重元拿先皇和祖宗说话,将耶律宗真逼入绝地,身为皇帝,他当然不能让人说闲话,说自己畏敌倒也罢了,若是说对不住先皇对不住祖宗,那便是关乎自己胜任与否的问题了。
“也罢,皇太弟之言也有道理,朕决定按照原计划进行,目标依旧是夏都兴庆府,但因形势有变,故而需要谨慎行事;即日起,耶律重元所率之左路南下之军即刻向中军靠拢,集中优势兵力形成重拳,让夏军迎击骚扰之望;其次,北院枢密使萧惠即刻归国调集援军十万随后跟进,目前看来,夏军并非弱不禁风,兵力要保持绝对优势;另外请尚父张俭即刻派人调查夏军突然增多的原因,若是前番探报失职,需严惩当事之人;又或者……又或者别有隐情,总之朕要个明明白白的结果,而且要明明白白的知道,从此地到兴庆府途中到底会有多少夏军阻击。”
耶律宗真命令一下,众人即刻行动,耶律重元还想争辩希望皇上能让他率本部作为先锋部队迅速进,但被耶律宗真言辞拒绝;耶律宗真退帐后群臣也一哄而散,剩下个耶律重元孤零零的站在大帐中大叫:都是胆小鬼。
数日间,大辽军营中派出了数百斥候小队,深入渗透至夏国腹地,最远的甚是抵达夏国中部数百里远,这些小队乔装成普通的牧民,有的虽然被识破抓获,但有的却成功的探听到了消息。
在通往北方的两条官道左近的党项牧民,意间透露了十几天前驻扎在南方诸城的夏国大军沿途北上的消息,斥候们如获至宝,赶紧赶回辽军驻扎在贺兰山下的大营禀报。精于分析的臣子们立刻便根据这些消息得出了惊人的断。[
首先,很显然在大辽三路铁骑尚未进入夏国境内之时,夏人便做了针对性的部署,很明显是行动泄密;对夏国用兵的消息是及其秘密的行动,便是在开动之前,朝中大臣知道的也只是寥寥,夏人能提前得知不得不说令人疑惑。
有可能是朝中有内奸,且身处中枢,了解事情的始末;这个猜测让耶律宗真寒毛倒竖,不过很快他便排除了这种可能,知道此事的都是几位朝中老臣,纵观他们的过往,没有一样是跟夏人扯得上关系的,相反还都是些夏国最痛恨的死敌,在对夏事务上也出过很多让夏国咬牙切齿的狠招;更重要的是,在过往与夏国的交道中,从未有消息败露之事,所以这一点当可排除。
那么便有可能是国内的有夏国的耳目和细作,不排除在军队集结之时,身在辽国的夏国细作通过军队的大规模集结猜到了辽人的军事意图,从而像夏国发出警告,让夏人有了应对。
不过这一点有点牵强,即便是夏国细作可以通过军队的集结猜出意图,夏国也不会这么毅然的调动十几万大军来配合这次猜测,成本未免太大了些;万一判断失误,岂不是劳师动众徒费财力物力?对于夏国目前什么都缺的状况而言,异于雪上加霜。
在张俭等人提出这个假设的时候,耶律宗真扪心自问了一下,身为国家决策者,自己会不会这么做,答案毫疑问是否定的。
剩下的只有最后一种可能,知道消息的不仅是辽人,而且还有宋人,自己这边没有泄露确切消息,宋人那边会不会透露出两国共同攻夏的消息?
可问题是,即便知道两国共同攻击的消息,夏人抽调南方诸城的军队北进御敌,这明显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挡住了辽人,南方的宋国大军怎么办?难道说党项人对辽人的仇恨远远大过宋人?宁愿死也要拖着大辽一起死?
诚然党项人的心思从揣摩,但萧惠的一句话让众人隐隐有了一种不灭顶的不安。
“夏人主力既然已经调往北面,南方诸城应该已经兵力薄弱,以大宋二十万大军的兵力,应该很快便攻破会州和宥州防线;前方的消息飞鸽传来只需两日,如今战事已经进行了十余日,为何昨日战报还说宋军正和夏军在宥州会州两地战的如火如荼,还说死伤甚大,夏军防御顽强人数众多云云,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