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发财有道(1/2)
(推荐精品图书:《都市武神》《官道》)
十二点刚过,第一网鱼拉上了冰面,所有人都围拢上來,早有嘴急的:“师傅,先给我称两条鱼,那边烤着呢,”
这一网鱼非常的多,据渔民们估计,怕是要有两千多斤,无数条鱼在网中挣扎跳跃,可是网中鱼的命运早已经注定了,大网被四匹马拉上來,渔民**着双手,从网兜里往外倒鱼,在这零下三十度的严寒中,丝毫不感觉寒冷。
每一个渔民的脸上都是富足的笑容,今年的渔民是兴远县最幸福的一群,从刘书记上任以來,三个月时间赚取的已经超过了以往一年多的钱,每一位渔民心中都是快乐无比。
此时早有人开始哼唱起了《乌苏里船歌》,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很多游客都轻声和唱,这这样的场合,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随意,沒有了职场上诸多的忌讳。
一条条鱼活蹦乱跳的在冰面上挣扎,不时的有人用木锨炒动,这个叫做炒鱼,防止冰面上的鱼冻结在冰上,那可就麻烦了,就算是到时候撬起來,也会造成外形损伤,会影响售价的。
这样不停的炒鱼,让鱼外面渐渐挂上一层冰霜,所以有时候也叫炒冰,这是一项技术活,绝对不可以把鱼皮伤着喽,干这个的都是老渔民,小伙子太性急,有时候会把鱼皮也就是鱼鳞炒掉,那样这一网鱼要损失老鼻子钱了。
新人常常是从事那些粗重的活计,比方说摘网,打眼,下网,拉网,上秤,这网鱼出來,渔网再下去就要过两天再起了,起网太频繁是不会有好收成的,尤其是大鱼的比例会减少,这是渔民的大忌。
这是第一网鱼,有那些冲着头鱼來的,急不可耐了:“鳌花有沒有,给我留着,多少钱都要,”
鳌花,就是鳜(音桂)鱼,无论南北,都把它视为不可多得的美味,唐代大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千古流传,说的就是鳌花。
宋代杨万里的舟中买双鳜鱼,“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也脍炙人口,但咏的不是金陵,就是钱塘,沒有人咏北方鳜鱼的,因为他们沒吃过关东的鳌花。
其实龙江、松江、丹江都盛产鳜鱼,镜湖鳌花尤其有名,三江水质清澈甘冽,水质冷凉,所以出产的鳜鱼肉质细白,格外鲜嫩,兴安省省虽然冬季漫长,鱼类生长缓慢,但龙江的鳌花大者可以长到十斤,在南方极少见到。
鳜鱼,在南方多清蒸,取其鲜嫩,最有名的是松鼠鳜鱼,是菜中极品,更是代表华夏烹调技艺的一款艺术品,关东人把清蒸鳌花作为首选,但也有创新,把北方特产松子与鳜鱼结合,创出一味“松籽鳌花”,山珍加河鲜,很有关东特色。
“有鳊花么,我要鳊花头鱼,”
这个鳊花,学名长春鳊,长得像但不是武昌鱼,这鱼不大,小者七、八两,大者一、二斤,莫看其小,鳊花最肥,吃起來,又肥而不腻,因为鳊花虽然脂肪含量极其丰富,却又不是长满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
鳊花鱼的肌肉中脂肪含量高达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鲜,鳊花可煎可炖,煎炖皆宜,妇女生了孩子沒有奶,沒关系, 买两条鳊花,炖汤,早上喝下去,中午奶就哗哗地流,能把孩子呛着。
“快快快,看看哪一条是头鱼,我要最大的鲟鳇鱼,”
施氏鲟和鳇同为龙江水域的名贵经济鱼类,鳇鱼肉味鲜美,全身是宝,鲟卵和鳇卵都用以制作鱼子酱,营养丰富,价格昂贵,被国际上称为“黑色软黄金”。
鲟鳇鱼,是龙江的名产,体重可达几百斤至上千斤,有淡水鱼王的美称,过去是向皇帝敬献的贡品,此鱼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全身几乎沒有废料,胃、唇、骨、鳔、籽都是烹制名菜的上等原料,兴远县的名菜红烧白塔,原材料就是鲟鳇鱼的鼻子。
只是现在由于过分捕捞和生存环境恶化,龙江鲟鳇鱼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兴安省水产研究所评估报告表明,野生鲟鳇鱼在兴远江段100多公里范围内测定为870尾。
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作为淡水鱼中的珍稀物种鲟鳇鱼将不复存在,我国正在试图法规來保障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权利”。
按照刘枫在兴远县的渔业新规,鲟鳇鱼捕捞上來是不能随意低价销售的,但是可以在水中养殖,按订单销售,这样一來,因为红烧白塔这道菜价格攀升,鲟鳇鱼销量虽然急剧减少,但是渔民的收入反而升高。
“嘎牙子,我要嘎牙子,”
“牛尾巴子,有牛尾巴子吗,”
------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