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第325章 新理论(2/2)
如果他还在,至少可以一起嘲讽嘲讽朝廷上的人和事,再分担分担眼下的困境。可惜,莫伦多夫已经死在了杜伊斯堡。
“要尽快获胜——说得简单!”
荷兰因内乱而自顾不暇,英国那些狡猾的老鼠根本不肯派出6军参战,巴伐利亚则必须同时应付奥地利联军;普鲁士军队几乎没有像样的外援。
普鲁士在德意志多年经营,颇有不少个支持它的邦国。在开战之后,更有一些原先在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因为担心被法国或奥地利吞并,而站到了普国一边。但他们原本就是零星小国,东拼西凑组起了一支3万人的联合军队,与15万人的普军相比,也只是聊胜于无。
普军最大的希望在俄罗斯。在奥地利入侵巴伐利亚后,俄罗斯派出了8万人的军队,还答应继续增兵,显示出女沙皇对奥国的巨大担忧。
俄罗斯对波兰垂涎已久,但为了顾及奥国的利益关切,不得已地让奥地利也参与了瓜分行动。波兰失去三块大领土,如风中残烛一般苟延残喘着;之所以俄、普、奥三国还没有再度向它亮出尖利的獠牙,完全是因为微妙的三国平衡。
假如奥地利打败普鲁士、吞并巴伐利亚,它势必变成中欧最强大的国家;那么被俄罗斯视为锅中之肉的波兰,还能好好地吞进自己肚子里吗?
所以,叶卡捷琳娜在普军进攻杜伊斯堡时没动,在法国出兵夺回城市时没动,在荷列联军灰溜溜滚回老家时没动,唯独在奥地利打响对巴伐利亚的第一枪时,闪电一般地动了。
俄罗斯人带着劣质伏特加,带着自家的攻城炮独角兽,带着马和枪来了。这些高大粗鲁的高加索人一加入战场,就把法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一度逼使法军后撤了二十多公里。
布伦瑞克也大大松了口气。
敌军的人数——经过几番接触后终于大致确定——与普军相比便偏少。法国拥有欧洲规模第一的6军,但王后和军队之间的微妙关系,限制了实际投入的军力。
然而,精良先进的武器和高明美妙的战术调度不只抵消了劣势,甚至足以让法军稳居上风。
俄罗斯人的到来,终于证明即便是精锐尽出的法军,也会在人海战术前露出颓势。
俄军在北德意志战区与法军交手过几次都能逼得对方主动撤离,对法军战斗力变有些不以为然。
“的确训练有素、灵活机变。不过也不值得那些普鲁士人费这么大力气来打吧?”
俄军统帅甚至同布伦瑞克玩笑说:“看起来你是真的老了。”
这让布伦瑞克不寒而栗;法军这样示弱,该不会有什么图谋吧?
他只好反复提醒俄军不要麻痹轻敌;然而听进去的只有少数人。
何况他们也不在乎。
俄军在北部将法军逼退后,就转而南下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阻止奥地利对巴伐利亚的吞并,而不是击败法国。
前两年,布伦瑞克听说外交界有一个新鲜说辞,叫“远交近攻”,也是从法国流传过来的——为什么总是法国呢,有时老元帅会纳闷。
实际情况当然要复杂得多,君主和外交官们当然不会严格按照这个准则来指定外交政策,但大致来说,它是概括得很对。
法国在西欧,俄罗斯在东欧,只要核心利益没有冲突,双方就没必要争个你死我活;地处中欧的奥地利可近得多!
布伦瑞克时常忍不住想,那么普鲁士之于俄国呢?虽然目前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叶卡捷琳娜的儿子——或者说下一任沙皇——还对普鲁士军队推崇备至;但普俄两国相互可是很近的!
如果法奥之间的联盟不是那么密切,不是那一对兄妹各掌一国,俄罗斯恐怕也未必会那么坚定地站在普鲁士一边。
所以,俄军想要南下,布伦瑞克根本无法阻拦。
“也不是没有好处。”
他自言自语。
“假如奥地利打不下巴伐利亚,他们就不会甘心将奥属尼德兰让给法国;只要奥属尼德兰一乱,法军在意志北部的补给线就保不住了。“
带着这种自我安慰。布伦瑞克只能想办法尽力守护俄军留下的战国。
结果显而易见;俄军一走,法军就好像一只濒死的猫忽然变得活蹦乱跳一样,开始强有力的反击。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争取继续更……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