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章 皇太后驾崩(1/2)
大汉开泰三年在鞭炮声中拉开了帷幕,预示着开泰二年成为了历史。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注定将会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但是,大汉北伐战争的胜利,并不是表明国家统一大业完成了,北方的蒙古诸部、西南的吐蕃诸部、西域的西辽,依然存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都是汉家传统疆域范围。
作为大汉的皇帝,刘朗的志向就是要完全收复汉家故土,实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但当前并不是发动新的统一战争的时机,新收复的黄河以北广大的地区,在原金国野蛮统治下,已经积贫积弱到了崩溃的边缘,必须要休养生息,尽快恢复社会生机,否则,内乱也就不久了。
正因此如此,皇帝刘朗下令,与蒙古、吐蕃、西辽交界的军队,主动后撤二十里休整,以诚意打消邻国的戒心。当然,后撤并不是放弃戒备,刘朗同时下令,大汉军队不主动越境侵扰邻邦,但也决不允许邻邦越境侵扰大汉民众,来一个就消灭一个。
北伐完成以后,客居南方的原北方民众,纷纷北上,返回家园。但是家园早已面目全非了,为了防止因为土地等财产归属,出现争议,刘朗特旨,从南方调集大批基层官员,分赴各地,引导民众有序回归,重建家园。这项工程庞大复杂,也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这也是刘朗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不摆平,开拓得领土再多,也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经不起风浪的。
按照刘朗的计划,大汉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巩固国内基础,恢复社会生产。
开泰三年的第一次朝会,皇帝刘朗下旨,号召全**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军队在驻地保证正常武备的同时开展屯田运动,黄河以北各省三年免除农户赋税。
一个一个惠农措施,迅速让北方广大地区安定下来。再加上,上百万的战俘,在各地兴修水利,修筑城池,架桥铺路。整个大汉,都形成了一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陛下,情报局急报!”
这天傍晚,刘朗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情报局总管时宾,紧急求见禀报。
“时爱卿,何事如此紧张?”刘朗看到时宾额头隐隐有汗珠,知道他是一路跑过来的,忙问道。
“陛下,皇太后薨了!”时宾拜伏在地禀报。
“什,什么?”
刘朗惊得站了起来,手里的御笔掉在摊开的奏折上,滚动之下,把奏折都染红了一大片。
“陛下,节哀呀!”
“时爱卿平身,朕挺得住!立即通知军机大臣过来商议!”
“微臣遵旨!”
一个时辰后,各位军机大臣纷纷赶到勤政殿,他们来之前,已经从通报的人那里得知了原委。因此,他们赶到勤政殿之后,就迅速议定的国丧期间的各项政策。大汉初立,第一次处理国丧事宜,但前朝有既定的一套礼仪模式,大汉朝自然就照搬过来了。
军机处商定,皇帝率群臣返回临安为皇太后守孝,全国为皇太后祭奠三日,国丧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军队暂停大型军事活动。
开泰三年二月,刘朗率领群臣返回临安。此时的临安,已是全城缟素,留守临安的文武大臣,也都身穿孝服,在太子刘鲲率领下,到杭州湾码头恭迎圣驾。
皇太后薨了已经快一个月了,由于刘朗没有回来,依然停柩未发。这期间,太子带领众兄弟代父守孝,恪守礼仪,出入得体,赢得了大臣和民众的一片赞誉。人们从皇室子弟的表现中,看出了大汉威仪和希望,从而,对后宫之主皇后徐慧教导,更是敬佩。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