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传国玉玺(2/2)
“是的,这块古玉一直在朱家代代相传,连爹爹也不知多少年了,上一次还差diǎn给爹爹惹上祸事。”
“这是你朱家祖传之物,你怎么能收呢?岳父又不是只有你一个女儿,还有茂才弟可以继承呀!”
“奴家当时也不敢收,爹爹坚持要奴家收下,并说,这种宝物乃大德之人才能拥有,朱家上次就承担惹上祸事,说明此宝与朱家已经缘尽了。相公是大志向之人,将来一定成为万民之主,此宝只有相公才能相配。”
“也罢,岳父这份盛情咱们领着,以后再想办法弥补吧!”
刘朗从盒子里拿出古玉,细细查看,心下不住赞叹,真是好玉呀!整块古玉,毫无瑕疵,拿在手上温润如羊脂,绝对称得上价值连城,若拿到前一世拍卖,所得收益,几辈子都不用愁啦。
端详了半天,刘朗猛地想到一个物事,不由对朱淑真问道:“真儿,你对和氏璧的掌故知道吗?”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上,得到一块玉璞,献给了国君,楚国两代国君厉王和武王,先后派人鉴定,都认定只是一块石头,卞和也因为欺君之罪,被厉王和武王砍掉了双腿。直到文王继位,玉匠们切开玉璞,终于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文王为了奖励卞和,特此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后来传至赵国,秦统一天下后,秦王把此璧制成玉玺,丞相李斯用大篆体,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这传国玉玺就成为了皇权的象征,辗转数个朝代,后唐以后,曾一度失落。我朝绍圣三年,咸阳人段义修房舍,从地下掘出玉玺,才使得传国至宝,重归宫廷。可惜,靖康之变,玉玺又不知下落何处了。”
“真儿说得不错。传国玉玺原本毫无瑕疵,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孝元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了瑕痕。传国玉玺见证了我汉家王朝的兴衰,它的意义,已经不是本身具有的价值,而是代表了汉家血统的延续。”
“是,相公,你怎么突然想到了传国玉玺,难道传国玉玺有消息了?”
“真儿,你看这块古玉,其质地,很像传说中传国玉玺的玉质,这块玉的价值恐怕也不比和氏璧差呢!”
“奴家没见过传国玉玺,只知道,这块古玉,在朱家传了很久,数百年一定有的。”
“这块玉,我另有重要用处,先收着,咱们休息吧。”
“嗯,奴家伺候相公宽衣。”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刘朗带着装有古玉的盒子,赶到书房,并命人传来萧让和金大坚。
“两位前辈,你们看看这块古玉如何?”
萧让和金大坚到泉州之后,与在临安时一样,都是住在刘府。听到刘朗传命,立即赶来书房。相互见礼后,刘朗立即把身旁的古玉,推到他们身前,请他们鉴定。
“好玉!大人,这玉流传至今,恐怕已有千年以上了!”
“你们还记得临安那档子事吗?这就是朱家祖传之玉!当初,家岳就因为此玉,险遭不测!”
“大人,属下惭愧,属下也有责任,当时...”
“不关两位前辈之事,今天请两位过来,另有要事。两位前辈当年曾在宫中行走,一定见过传国玉玺,你们看,这块古玉,和玉玺的质地,是否一致?”
萧让和金大坚闻言,拿起古玉细细查看,特别是玉臂匠金大坚,看得更是仔细。他招安后,曾在宫中为徽宗皇帝雕刻印章,玉玺最是熟悉。他看后,肯定地说:“不错,这玉质与玉玺几乎没有分别,大人,若是属下猜测不错,这块古玉,应该和玉玺产地相同,问世时间相仿!”
刘朗听了金大坚的结论,大喜道:“没有分别就好!今天请两位前辈过来,就是请你们一展大才,制作出能够以假乱真的传国玉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