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啥米~(1/2)
偶想让谁上折子?!
这话听起来好像不太对味儿啊~~
真是的……
苏白羽心里的小人人暗自撇了撇嘴,眼珠一转嘎嘎一笑,凑到康熙耳边嘀嘀咕咕了几句,康熙微微一愣,顿时哈哈大笑了起来,指着苏白羽话都说不出来了。
嗯,没过几天,朝鲜派驻在大清理藩院的官员上了一道奏折——《请移孔子墓奏疏》!
啥米?!
孔子是朝鲜人?!
曲阜孔子墓是孔子周游到鲁国后亡故的坟茔,理应落叶归根?!
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白眼儿狼!
白眼儿狼啊~~
这下子可是踩到了根儿上了!
一时间群议熊熊。
不光是国子监的青年学子们义愤填膺了,暗地里笑话敏嘉公主母鸡司晨、小小年纪信口雌黄、危言耸听、嚷嚷着什么‘攘外必先安内’、‘化外之民不可测度’啥的的酸儒文人们炸窝了,安安稳稳等着看康熙这个满人皇帝如何做个华夏子孙、龙的传人的领头者的汉人们跳脚了,就连一直安守曲阜孔夫子陵园,多少代、多少年没有冒过头的孔家嫡支长子,现任孔家族长得到消息都暴跳如雷了起来!
远到高丽王朝时期隋唐十余万远征军被列成人头京观的惨事儿被翻了出来,近到朝鲜李姓王朝现在的那些个历史、制度、人口、阶级森严情况更是被翻了出来。
一众庶子们看到了朝鲜庶子的悲惨生活,暗自庆幸自己生活在大清,嚷嚷着要去解救那些受苦受难的兄弟们,嫡子们也不敢标榜自己如何如何。
满洲人、蒙古人根本就不在乎嫡庶,汉人就算在意些,可很多有志气的庶子即便不能承爵却也比嫡子有出息的多,那些个空有爵位。却过得还不如自己分家出去的庶出兄弟的嫡子们,也只能在心里偷偷地羡慕一把罢了。
平头百姓们看看那些个朝鲜贱民们猪狗不如的生活状况,看看那些个从朝鲜来到京城的朝鲜百姓们那惊讶、羡慕的目光,那是又骄傲又自豪啊~咱不过一平头老百姓,却比他们那些个朝鲜贵族们住的都好啊~~咱还有啥不知足的嘞?小公主说的对啊~~啥满人、汉人的,有好日子过才是真的!
人们在各自议论不休的同时,就连那位孔老爷子在朝鲜的一举一动也被翻了出来,这大家可就有了唾弃的目标了!
有说那老爷子在大清和朝鲜截然不同的作风是为了在大清赢得名声的,就会窝里横,出门儿就变软蛋了。
有说老爷子收了朝鲜的好处才帮着朝鲜说话的。枕头风嘛~~嗯嗯,八卦传的那才热闹呢!
有说老爷子自己就想做朝鲜人,才打算着把孔子墓也迁移过去的。这叫啥?这叫崽卖爷田不心疼!数典忘宗啊……
种种种种,所有的锋芒全都指向了那位已经被气的中风在床、哆嗦着嘴唇断断续续念叨着‘白眼儿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孔老爷子。
结果,即将回京的四阿哥胤禛突然发现,不仅是自己那宝贝妹妹身上的视线被转移了,就连自己刚闹出来的‘兄弟争女侠’的戏码儿都没人看了。就算是一个平头百姓,都在念叨着:孔夫子是咱大清的人,咋能成了朝鲜人嘞~啥的。
“……主子,四爷和十爷已经启程回京了,这次四爷从江南带了两个人回来,一个名叫戴饶。二十三四岁,举人出身,打算来京城参加八月的秋闱的。另一个是位瘸了腿儿的邬思道邬先生,三十一二了,就因为他不能骑马只能坐车,所以二位爷路上走得不算快,赶在端午节前应该能进京城了。”
正在一边绣花花儿一边暗自为那位愣是命硬、气性大的孔老爷子感叹着的苏白羽听到秦顺儿的禀报微微一愣。手中的绣花针一滑就刺在了自己的手指上,虽然有魔甲在身并未出血。可那刺痛感却真实的直达苏白羽的心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