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典当与买房(修)(1/2)
李芳泽之所以要当东西,想要弄点钱伴身是其一,主要还是因为在当铺当东西能开当票,而当票上会有日期,这样她也就能知道现在是哪个皇帝在当政。
眼前的这个当铺规模很小,毕竟这是在小县城,陈掌柜在来的路上说,玉山县也就这么一个当铺。
里头窄小,就一张矮桌四张椅。只坐着一人,是个身穿乌青圆领长衫,头裹布巾的中年人,此时一边喝着茶,一边拿着书在瞧。
这人正是此间的朝奉,姓赵。
赵朝奉听到动静,往外头一瞧,是老熟人,衙门隔壁茶馆的掌柜老陈,后边跟着个白面后生,却是不认得的.
“老陈啊,你怎生到了我这来呀?”赵朝奉起身,表情有些揶揄。到了当铺自然是要典当东西了,这陈掌柜不是个没身家的人,这时候怎么到了当铺?其中必有蹊跷呀,这日子过的平淡,就指望着别家出点事好拿来娱乐。
陈掌柜眯缝着一双眼,精光暗闪,指着李芳泽答道:“这是我远方的子侄,有些玩意要典当。这是铺子里的朝奉,赵叔。”后面那句话是对李芳泽说的。
李芳泽朝他唱了个诺。
赵朝奉也看到李芳泽手上提着的纸袋子,上面印精美,有些奇怪。
李芳泽把纸袋子里的东西拿出,打开其中一个盒盖,是一副手表。
手表是李芳泽买给老哥的礼物,了她近六千大洋。她自己有一副手表,所以这副男士的就显得多余了,还不如卖了。
赵朝奉和陈掌柜走近了看她手中的东西,却也看不出是做什么用的。
李芳泽自然要为他们解释一番:“这玩意是个……西洋物,出海的时候从夷人手中购得,叫做手表。”她说着,把手表往自己手中套上,“戴在手中的表,所以叫做手表。有了这手表,可以随时知道时间,两位请看。”她指着表上的秒针,“这针头是永远可以动的,和滴水漏一样,漏是滴水,这表却是针头在转。咱们国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四刻。西洋人不同,他们把一天分为二十四个小时,比咱们更细,一个小时为六十分钟,一分钟为六十秒。实在是精细得不得了……”李芳泽一口气把表怎么看怎么用都介绍完,说的也十分浅显,所以赵朝奉陈掌柜也都听懂了。
这玩意的确是稀奇,又小巧,做工之精细,一眼便知。
末了,赵朝奉问道:“却不知这手表我国中多否?”
李芳泽笑说:“实不相瞒,只有两副,这是其一,还有一副正在小子腕上。”说着伸出手给他们看。
赵朝奉捏着胡须,沉吟了半晌:“这的确是个宝物,但也有些鸡肋。这时辰么,不需这般精准。那些个大户人家的老爷少爷,要知道时辰,只管吩咐下人看就知道了,又哪里需要这个手表?”
李芳泽噎了一下……在她看来这话说的有些道理。她愣愣地问:“这手表您收不收?”
赵朝奉摇头:“好是好,却不能收。贤侄可还有什么好东西?”
李芳泽很郁闷,要知道她当初也看过些穿越文,貌似有不少一穿越没钱就当手表的,而且一当就是几百两到手。怎么到她这就不成功了?不过好在她还准备了其它东西。
书!
因为专业问题,她手上的古典名著不少。出门在外也常常带着几本,这次她的箱子里就有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过除了书名是竖版的,内容都是横排的,还好字是繁体的。
幸好史记和三国志是竖版繁体的。
这几本书的印刷和纸张自然遥遥领先于这时候,不过她除了手表之外也就这基本书可以当了,之后有什么后果她完全顾不上,于是她从袋子里拿出史记。
书一拿到手上,翻了几页,赵朝奉和陈掌柜一翻就惊呆了。
纸这么白这么平滑,字这么小这么工整,怎么不叫人连连惊叹?
赵朝奉立刻问道:“贤侄啊,这书是中华书局印的?怎有这般高的技艺,能印出这么小字?这纸又是哪里出的,怎么比咱们玉山的玉版纸还要好?”
李芳泽又被噎了一下,于是只推说这书是在西洋印的。
“这西洋到底是个什么稀奇地方,似乎比咱们大明还强了许多,非如此也造不出这样好的东西呀!”赵朝奉喃喃自语。缓过神,又问道:“贤侄啊,这书你是要活当还是死当?”
“死当。”李芳泽不可惜,她还有手机,这些书的电子版她都有。
赵朝奉心中一喜,把史记来来回回翻了几遍后又问:“贤侄想当个什么价?”
李芳泽笑:“这书能值多少钱,赵叔肯定比我清楚的多。”
皮球被踢了回来,赵朝只能接下了,不过这事他不能做主,于是朝二人拱手,去了里间找掌柜的。
不消一会,此间掌柜带着无比兴奋的表情出来,赵朝奉跟在他后头。
掌柜的笑道:“想不到世间竟然有此奇物,老夫今日开了眼界。李小哥,我不欺你,这本书,我出一百两,你看如何?”
一直站在旁边的陈掌柜倒吸一口气,一本书书能卖一百两,那可真了不得。
李芳泽不为所动。按照她对明史的研究,明朝初期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九百左右,而中期贬值到六百左右,晚期更是不如。她不知道现在是明朝什么时候,但不管是什么时候,这掌柜的都把价说低了。
于是,她摇了摇头。
“一百二十两。”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