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梅花钗(1/2)
等顾昕慈这边都弄好衣裳,顾弘毅已经帮她去李家借来了老牛阿黄。
李杨树家是村里少有的几户种田人家,这老牛阿黄在他家也有些年头了,因着跟张氏关系好,每每顾昕慈进城都会去借一下牛用,倒是跟阿黄关系不错。
顾弘毅虽然年纪小,但套车的活计也是会的,顾昕慈一边看着弟弟套好牛车,一边被父亲叫进厨房。
“囡囡,你娘让给备好的午饭,你且千万记得吃,”顾长生说着,把一个蓝布包的竹筐放到女儿手上,想想又说,“鸿福楼不是经常做咱家生意?这大冷的天,你去要碗热茶就着吃,总好过冻坏了身子。”
每每顾昕慈上县里做生意,顾长生总是不放心。
就算是贫穷农户,谁家女儿也没像顾昕慈这般吃这么多苦。
他腿刚伤时那些年家里比现在困难得多,顾昕慈在县里辛苦一天,连个热烧饼都舍不得吃,饿着回家喝稀粥,后来章安晴细心,发现女儿竟然节省成这样,便每次都嘱咐顾长生给备点吃食带上。
顾昕慈笑眯眯接过午饭,点头道:“我省得的爹,您就别瞎操心了。”
顾长生看着年轻单薄的女儿,心里想着怎么能不操心呢!
在等着顾弘毅套车的功夫,顾长生又嘱咐顾昕慈几句,这些话她每次去县里父亲都会念叨,顾昕慈听在耳中,暖在心里。
不多时顾昕毅便帮着姐姐准备好了牛车,顾昕慈先去里屋跟娘亲道别,这才戴上厚耳套,指挥者阿黄离开了家。
阿黄跟顾昕慈配合好几年,如今已经十分听话,从青叶村到景梁县一炷香的走路功夫,有它的努力,只消半柱香就能到了。
这会儿正是出十五的光景,路上几乎难见人影,顾昕慈整个人缩在板车上,觉得这一年的冬日越发难捱了些。
寒冷的风带着昨夜飘落的散雪,毫无遮掩地向人扑来,顾昕慈把袄领子往上拉了拉,还是觉得冷。她有些心不在焉地驱赶着阿黄,心里盘算着许多事情。
等以后有了余钱,要先给家里买些吃食,再给父母弟弟找补下身体,要是还有剩,就请村里的赵叔给木板车加个棚子,好歹冬天不至于冻得人直打颤,夏日也不至于被雨水浇个透心凉。
顾昕慈想到这里,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来,但少顷片刻,又一阵冷风就打碎了她的美梦。她神色黯淡下来,算了,还是把家里的瓦房好好修补下吧,毕竟板车只她一个人用。
就在顾昕慈左思右想之际,刻着景梁县三个大字的牌坊便出现在她眼前。
要说这景梁县也算是风水宝地,曾经在宣德年间还出过一位状元老爷,那位状元爷金榜题名之后荣归故里,特地给景梁县提了这几个字,当时的知县便命人保存下来,直接刻在了县城的牌坊上。
顾昕慈驾车行至城门口便跳了下来,她一年到头在县城营生,怎么也在守城的兵爷面前混了个脸熟,倒是很痛快地进了城。
因着蒲冷江码头的缘故,景梁县的来往运输十分便利,在徽州的许多州县之中,算是比较繁华的一处了。
举凡这里产的瓷器、家具、茶叶和稻米,每每通过这条江运送到大明各地,而后又从各地运进来景梁没有的东西,换来年年繁盛的景象。
虽说来的路上人不见多,到了景梁城内,再且一看又是另一番风景。
从城门到北码头这短短一路上,不仅能路过白墙青瓦的小户民宅,还能从红柳巷口窥见景梁富裕人家的红火繁荣,最后穿过车水马龙的北泉街,最后才能到达已经跟往日没什么两样的繁忙码头。
景梁的商贾是最会做生意的,往往初十过后便要开门迎客,好讨个吉利的开门彩来。
“顾记的小当家,开门做生意啦?”顾昕慈一边驾着牛车,一边往北泉街的茶楼酒肆上面看,便听到一把有些低哑的嗓音。
这声音有些粗,又哑得厉害,顾昕慈打一天见便猜出了说话之人是谁。
她扭过头去,往鼎膳斋看去。
这条不长的北泉街上,有景梁最好的两栋酒楼鼎膳斋与鸿福楼,有最好的茶楼香满盈,也有景梁最大的客栈宁安客栈。
顾记与这几家都有做生意,虽然只与鸿福楼供货最多时间最长,但本着笑脸做生意的原则,顾昕慈是从来对这几家的老板掌柜笑脸迎人。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