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藕粉凉糕和藕粉圆子(1/2)
于是明若也跟着忧愁起来,她很清楚,在古代看天吃饭的年代,多收三五斗米,就能生活好一些,同样的,少收就意味着有些人家要卖儿鬻女了。
明若制定了两个方案,一是抓紧时间赚钱,这样即使有有突发状况也不至于很惨,二是节约现有粮食,尽量省下存粮。
上次跟孙氏提起过卖糕点的事情,被孙氏毫无余地的拒绝了,只能在第二个方案上做文章。她经常去田间地头,采摘一些可食用的野菜,一部分现食,一部分晒干收起,这段时间,一家子吃得真是面有菜色。
在三丫和小宝强烈的抗争下,明若又把主意打到藕粉身上,摘了好多节藕,磨出浆,装入绢袋绞滤,然后澄去水晒干。
有了藕粉,明若又想起做以前比较喜欢的藕粉圆子,就是用藕粉做外皮,松子仁、瓜子仁、核桃、生、金桔饼、蜜枣、桂等均可作馅,明若也只能找到一些做百果酥剩下的松子仁、核桃仁和桂,加猪油拌在一起,揉成一个个的团,沾满藕粉,下沸水锅,立刻捞起,再沾满藕粉,这个过程要连续三四次。不同于糯米粉做的汤圆,藕粉圆子吃起来更有弹性。
终于换了新的口味,反响良好,明若又想起了藕粉凉糕,有点类似于水果羹,就是加水调好藕粉,再倒入沸水中,慢慢熬煮,直到透明状为止,最后加入切碎的水果,稍煮即可。因为没法冷冻,明若只得装好浸入井水,倒也勉强能凝固。
就像这样正在准备着呢,一场大雨悄然而至,明若松了口气,暗笑自己太紧张,把古代的旱灾想得太严重了。
这段时间热的太厉害,即使外面下着雨,也有不少孩子们欢笑着跑来跑去,享受难得的清凉。明若在屋子里抱着弟弟,看着三丫披着蓑衣,像个男孩子似的在外面疯跑。
鸡窝里的鸡早挤成了一团,旁边关着的鸭子倒是兴致很高,一直在那嘎嘎的叫着,一不留神,跑出来一只,兴奋的在院子的积水里扑腾,明若只得找个斗笠戴上,淋了一身水才抓进去。
孙氏和齐远也是满脸喜色,一直在那嘀咕着,这次庄稼可以喝足水了。但是当这样的倾盆大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俩人脸上的喜色已经变成了忧色。玉兰的父母过来,也是满脸忧色,几个人说起话来:“这鬼天气,一会旱,一会涝的。”
玉兰母亲接过话来:“是啊,我还指望着今年收成好点,明年玉兰也能嫁得风光些。”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起这个来,孙氏更加愁了:“她伯娘,你们家玉兰都有婆家了,我们家大丫该怎么办啊?想起这个来我就发愁。”
玉兰母亲忙安慰道:“别着急,大丫比玉兰还小好几个月呢,慢慢找。要不去托李婆子帮忙吧。”
“哎呀,快别提李婆子了,当时也托过她,还了二十文钱呢,结果她在中间净是说瞎话。”孙氏边说边比划,添油加醋的把当初李婆子的事情描述一遍。
明若在旁边搓着麻绳,心里吐槽:“其实咱家的不是二十文,而是一百二十文,不过贿赂算命先生的那一百文钱可不能跟你说。”
又是一天过去了,雨还在下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停止,明若刚起床,齐远和孙氏已经从地里回来了,脸色更加不好,明若也不敢多问。
吃饭的时候,明若才知道,他们一大早去地里看,秧苗已经被风吹折了不少,再加上被雨水泡着的,收成堪忧。
明若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沉默着,她想起自己曾经的工作来了,虽然会加班出差,至少算得上旱涝保收。接着回忆一发不可收拾,想起自己父母来,想起大学的闺蜜来,想起公司的同事来,还有那暗恋着的人……想着想着,眼圈不自觉的红了,接受现实是一回事,割舍不下回忆又是另外一回事。
孙氏叫了她一声,她才回过神来,看到一家子都在看着她,孙氏安慰她说:“二丫,你喜欢做什么吃的尽管去做,咱家还有米粮呢,就算这次收成不好,咱家也能吃到明年这个时候。”而齐远则说:“别担心,等几天我就去县城里继续找活干,总不至于饿着你们母子几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