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第三百九十五 古代没有三包政策(2/2)
而作为另一个经常网络上被众多“明粉”们提到朝代,也就是同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隆庆5年,也就是1571年,国家岁入白银才25万两。而张居正改革之后万历28年,也就是16年,岁入才4万两。
这两个朝代数据相差之大那是令人震惊,因为如果我们认为银钱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等于1贯铜钱话,那么此时明朝财政收入仅仅是两宋不到几十分之一,可见这个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王朝是多么虚弱。
并且真正“士农工商”概念也是首见于南宋文人札记,“商”虽然排后,但是却是将“商业”纳入了四大本业一种“承认”。而不同宋,明朝从一开始就对“商业”充斥着满满“恶意”,先是“重农抑商”或是“重本抑末”,接着规定商人低下社会等级,又接着严禁私自出海贸易,后盐茶专卖等等。
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方面,黄石时空门没有开到宋朝,自然不能像他来东洛岛之前那样曾经途过福州府,繁华兴盛“中亭市”、“南台街”、“潭尾市”和“下渡街”四处街市逛了一圈,也算是开了眼界,这些街市头尾相联,形成一条店铺林立,人潮汹涌1里长街。
那么他对宋代了解除了史书上文字,就只能通过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副伟大并且传世画卷,给人们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描绘了当时清明时节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写照。
这副画卷局部,让人们可以看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梁商业繁华、店铺林立景象,其中还可以看到反映商品陈列和招牌广告描绘,可谓描绘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一般。
画中过了“孙羊店”之后,两辆车放空从后街转出大路。街角有一间写着“王家萝明疋帛铺”,竖直招牌则写着“王家萝明疋帛铺”,店内还有几个顾客,柜台上隐约见到货物和算盘。这个店铺规模虽然不大,也反映出锦帛买卖当时已非常普及。
不过画上这个零售店铺只是销售面料,而主营服装成品店铺应该还没有宋代出现,毕竟那时女性从小被灌输以“女红”教育,服装主要还是以自制为主,而这种形式持续到了……。
持续到了明代,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成衣铺子”,也就是从卖衣料“布庄”延伸出来一个服装业,它从布料买卖到衣物剪裁缝制,类似现代服装店,那是一条龙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估衣铺子”,不过它不像“成衣铺”,它里面卖得可都是旧衣服。
都是富裕人家有穿剩下、或嫌过时了衣服,然后都送到这种专门收售旧衣物店铺,由他们再转手卖给那些生活困难,并且买不起衣服人从中得利,这种店铺又叫“估衣行”。黄石樟城城关时,要给买来小厮们定做衣物时,周明睿当时就提到过“典当行”也有做类似“估衣”生意。
听到黄石提到成衣铺子,玲儿就点了点头,这个时代“成衣铺子”虽然不像5年后,有个三包政策,能产品保用期内,有质量问题可以包修、包换、包退,但是想来那个包修那是肯定,至于包退,她想了下,感觉好像哪个店家会如此大方。
红儿没有进过城,自然也没有见识过成衣铺,但是她一听说这些衣服真能换,不由就两眼冒了星星,问道,“首长,那什么时候都可以换吗?”
“那当然不行了。”黄石连忙摇了头,心说这得赶解释清楚,不然等她们清洗了之后,再去找曾有毅退货,估计他就得骂娘了。
这些三包条款内容,黄石也还记得,于是就说道,“第一条,只有这七天之内,没有洗过,并且衣物尺码不合才可以退换。”
“还有第二条就是,你们如果发现衣物上线头开了,或者颜色不对,有破,或者上面有油渍,也可以退换。”
后一条,黄石想了一下就没有再说出来,原来那是“购买后七天内,第一次正常洗涤时发现服装严重脱色、变形,经检测确认后可包换。”,他认为要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得和曾有毅退整批货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