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下山侦察(2/2)
过了二天雪停了,他们按计划出山了。出发前,小林和卢钢骑了马,带着另一匹老杨骑来的马来到了老杨在半山腰的住处。老杨看见拦了他们,说,只有三匹马,有四个人怎么能骑马?
刘队长说没事,他们这里正好有匹马,是专走茶马古道的商人留下的,是嫌它们有点老了才不要送给了一户人家的。去借来用用也无妨。
借了马后,他们朝山脚下走去。
他们选定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年家河。
太阳已经照得老高,乘着这个冬天难得的好阳光,四人跃马奔驰在泥泞的小路上。不一会儿,他们便到了一条河边上。
“杨老师,快看,那里有一座塔。”小林在马上喊道。
大家都顺着他的手看去果真有一座八方七级的塔矗立在堤边的平地上。
刘队长说:“这是奎星塔,清朝道光二年由乡绅捐资修建的。”
老杨来了兴趣,说:“走,看看去。”
上前下得马来在塔的周围看了个圈,只见此塔为楼阁式砖塔,青砖结构,坐南朝北,上有葫芦宝顶,下有岗岩基座。看南面塔时,第一级是朝着南方开着的门,再往上看各级却朝着东南西北,错落开窗。在第二级向南的窗额上有清晰的楷书字样:“奎星塔”。
级级立檐,青瓦覆掩。塔内以岗岩条石作楼,无梯,看高度估计以前应有旋梯可攀登而上。他们进入塔内看到在第一级内壁上嵌有青石碑刻,镌有《前清探胡达源跋》,文字已难以分辨。
刘队长又说道,清朝一个大官也是这里的人,叫胡林冀,问老杨认得不?
老杨一听,赶紧说道,怎么不认得?他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呢。
小林问老杨,胡林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老杨说以后再告诉他,然后对刘队长说:“真没想到这样一个地方还真是养人才的地方啊。”这时,他见卢钢还要上得第层塔上去,老杨叫住了他,说:“算了,不上去了。”
卢钢只好不大情愿地返回,四人稍作停顿,去河边洗了把脸,上马继续前行。
路上,刘队长还说了在这个年交河的一个刚烈女子,叫“香三娘”。其实她姓邱,名桂香,因排行第三,人称“香三娘”。据说在民国15年的时候就加入了**,是农协会的人。这女子有本事,还是年交河女界联合会会长,纠察队队员。
有一年的11月间,她奉命带领一批纠察队员,驾着小船装作打鱼的人,在那个芦江阻截了团防分局从长沙运来的一批枪支。从此“香三娘”威震四方。“马日事变”后,被杀害,死的时候才只有三十来岁。
“牺牲的**员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什么?为的就是将来的中国能成为一个崭新的中国,没有压迫没有反动派没有外国人的欺侮。”老杨说道。
“那是**了吧?杨老师。”卢钢笑着问道。
老杨没有回答,哈哈哈地大笑着喊了一声:“驾。”马直往前去。
跑了一段距离后,刘队长叫住了老杨他们,要他们都下了马,牵马进入了一片林中,走到林子边缘一坐高耸的山包前时,他警惕地让他们趴下,说:“看到没有,在那里,鬼子他们就在那里。”
刘队长所说的那里有好多的房子,这是一个村庄,叫蔡家村。
“你去过没有?”老杨问。
刘队长回答道:“自从来了鬼子,我就没有去过了。听说,这里曾经住过**,阻击了鬼子的进攻后,死了五六十个人,都是些年轻伢子,后来**来了,收尸的时候,他们把那个连长的尸体拉走了,其他的都埋在这里了。”说完指着身边这个土包说道。
“天啊,你怎么不早说?”小林一听要爬起来,卢钢按倒了他,说:“别动,有鬼子。”
朝村子里看去时,还真有鬼子在那里走动着,其中有一个鬼子端着盆子朝着河边走去。
老杨又问:“刘队长,这个村庄你熟悉不?”
刘队长说:“熟悉,可是鬼子住哪我可不知道。”
“杨老师,要不我们进去看看。”卢钢说。
“怎么进去?你们人生地不熟的。”老杨说。
卢钢其实早就想好了,他没有思索地回道:“有刘队长在,我们可以借到村子里找亲戚的名义进去看看。”
老杨望着刘队长。刘队长突然说道:“还别说起,村里还真有我一个远房姑父。不过有好长的时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
“没关系,能不能找得到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找到鬼子的住的地方,摸清他们的兵力和武器配备,还有设防工事之类的。”老杨赞成了卢钢的建议,决定进村,小林留下看着马。
三人收拾一番后,便出了林子大摇大摆地走上了河边堤岸朝村子的方向不急不慢地走去。小林见他们走了,尽管有点不高兴,但看着这几匹马,不乐意的心情也暂时缓和下来了,他把马牵离了山包,哦,确切地说应该是一座坟堆,他一个人在这里还是有点怕的,他谨慎地牵了马去了林子的另一端,靠在树上就看着马甩着尾巴,心中想着等鬼子杀光了赶跑了,就去养马。
老杨随着刘队长进了村。
遇上了一个鬼子,他们擦肩而过。
就在他们继续往前走时,那个鬼子返过身来叫住了他们。
<dd id="foottips"></dd><dd class="tags"><b>tags: </dd>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