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这篇是杂谈,不必买(1/2)
给大家说说北京小吃哈,这章买了也没关系,将来到了这章就替换了,没买的……没买的也看不见这句。
北京小吃,有几种我不得不推荐一下,有的小吃会在文中出现,但是鉴于这些都属于老字号,我也只能大概写写,否则我要知道这些秘方……我就不写小说了,我去开店,招待各位吃货妹子哈~(以下资料来自百度,但是本座会给妹子们点评几句的~噗……)
1、炒肝
这道小吃与慈禧对饮食的倡导相关。相传在清朝同治年间,前门外的鲜鱼口内有一家名为“会仙居”的小酒店。酒店的主人名叫刘永奎,北京人,专门经营黄酒和下酒的小菜。其中有一道迎合平民的下酒菜——白水杂碎。小店一开始属于夫妻店,到了庚子年后,会仙居则由刘家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
据说,有一天,慈禧想起早年吃过的白水杂碎,还想尝尝这一口。品尝之后,这位宫廷美食家点评道:味道不错,可要是去掉心和肺可能会更好。太后的话那就是懿旨啊,“会仙居”的厨师忙活开了,他们在下料时,将杂碎中的心、肺统统抛掉不用,只用猪肠和猪肝,然后用蒜末压去腥味,调味勾芡,这样一来就由白水杂碎变成了现在的炒肝。还别说,慈禧的话真有些道理。这种炒肝一面世,大受欢迎,流传至今。
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作者总结:会仙居现在可是了不得,各位妹子如果要去,一定要早起,那队排的……
2、豌豆黄
在京城经营“糙豌豆黄儿”的人大多是京东平谷、香河以及京南采育等地人,因这些地方盛产豌豆。糙豌豆黄儿制作简单,一般是将白豌豆去皮,以两倍于豌豆的水,将豆焖烂,然后放糖炒,加入石膏水和熟枣搅拌均匀,放入大砂锅内,待其冷却成坨后,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配上小片金糕点缀,然后罩上湿蓝布,放在独轮车上沿街叫卖。
豌豆黄儿与民间的还是略有不同。一般说宫内的是“细豌豆黄儿”乃是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精巧,选料上乘,先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具有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色味俱佳特点。民国以后,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卖的即是细豌豆黄,以纸盒盛之,每盒十块。它与芸豆糕、小窝头等同称宫廷小吃。
作者总结:妹子们来北京,一定要尝尝这豌豆黄,细腻但是不是特别甜的腻口,如果你们来了,敲我,我告诉你们哪里有正宗的~
3、驴打滚儿
驴打滚儿,是北京特色小吃中比较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oo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驴打滚儿的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为何称作驴打滚儿?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儿似的,故而得名。北京的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北京特色小吃。
驴打滚已在好多城市大街小巷能看的见,是广大市民深爱的小吃食品。
作者总结:这个要吃,但是千万要找老店,或者本地人开的,我在庙会上吃过坑爹的,本该是一层一层卷的,结果弄的和台湾的麻薯卷似的,只要中间有馅,问题还不好吃。
庙会上如果没标着老字号的北京小吃,大家可以不浪费那钱了~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