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南湖相通(1/2)
第75章 南湖相通
“万三蹄”用料考究,以精选的肥瘦适中的猪后腿为原料,加入调好的配料,加水放入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要历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旺火为辅。 出锅之后的“万三蹄”,皮色酱红,外形饱满,香气四溢。周庄传统的吃法更是别具一格,在两根贯穿整只猪蹄的长骨中取一细骨轻抽而出,蹄形纹丝不动;以骨为刀,骨划过处,果然蹄膀被顺顺当当地划好。
穆小恩们边走边说,没过一会儿,来到一家沿河而建的餐馆前,婷婷站下了,说有点饿,要吃点东西。于是穆小恩们走了进去,婷婷颇为熟悉地要了四样周庄特色菜:清蒸白丝鱼、咸菜河蚌、油焖茭白、酒香草头。餐馆老板还热情地给了穆小恩们一壶在阿婆菜。
在等菜时,穆小恩踌躇良久,然后才鼓足勇气跟婷婷说:“你可不可以先把工钱给穆小恩?”
“为什么?”
“穆小恩不大习惯和女生一起吃东西让女生埋单。”
她格格地笑,然后从钱包里拿出两张粉红色的“毛爷爷”递给穆小恩,然后忽然很严肃地问穆小恩:“穆小恩给了你钱,你不会偷偷跑了吧?”
穆小恩知道她是跟穆小恩开玩笑,不过为了配合她,赶忙说:“不会不会,向毛爷爷发誓,一定不会。”
她又格格地笑,她总是很喜欢格格笑,笑得让人仿佛觉得大热天喝了瓶冰镇可乐。当然,有的时候,她看着穆小恩卖力地解说,会突然莫名其妙地笑起来,笑得穆小恩心里直发毛。
大约四十分钟左右,菜一一上来了,清蒸白丝鱼肉质很嫩,味道很鲜,那个河蚌肉也不硬,软脆适宜,很是可口。两道小菜的味道也是蛮不错的。
虽说这几道菜的口味不错,可是穆小恩的心里却是暗暗叫苦,因为穆小恩大概算了一下,这四道菜加起来少说也得一百块上下,边吃这些菜穆小恩不由得想起村上春树的一篇小说中讲男主角用半个月的薪水讨好女孩子的情节,大约记得是说:“穆小恩吃到菜里隐约有半个月薪水的味道。”
结账时,婷婷拿出一张打折卡,所以老板给穆小恩们打了八折,才86块。穆小恩高高兴兴结了账。
出来时,穆小恩问她怎么会有这里的打折卡,她略一思忖,然后说是网上淘来的。她说这话时表情很神秘,不过她的眼神倒是小孩子似的清澈,这种清澈让穆小恩放心她不会害穆小恩,因为以穆小恩的经验,有这样眼神的人是通常是不会害人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样的眼神,任你是演技高超的演员使出吃奶的劲也演不出来。
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是一条贯通南北的河道,绿波荡漾,水气氤氲,河水如一块巨大的绿缎子。河面上三三两两随意泊着几条木船,河的两岸,是沿河而建的青瓦屋顶的房子,房子外都挂着一个个红灯笼,斑斑驳驳墙壁很有古韵。沿着河边往向前走不远,便是周庄的古戏台,宽敞的院落,四周都盖着不同朝向的房子,古色古香的戏台上,戏台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在台上布置什么,大概是准备晚上的演出。
穆小恩和婷婷还有几个游人上了一条小小的蓝棚木船,船娘有二十三四岁的样子,俏俏地戴着顶竹斗笠,笑起来有些害羞,摇橹的动作很是轻巧优美。
小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穆小恩和婷婷不停得用手中的相机拍照。
穆小恩跟婷婷介绍说,当年旅美画家陈逸飞画的油画《故乡的记忆》就是以周庄的双桥为题材,后来让一个美国的石油大亨做为礼物送给了穆小恩们国家的一位领导人。
过了双桥,穆小恩们上了岸,和游人一起来到周庄两个著名张厅和沈厅。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人所建。清初时卖给一户张姓人家,改名为玉燕堂,俗称张厅。这张厅虽说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看起来还有着殷实人家故有的那种气派。
进了门厅的一间房子,可以看到左边停放着一顶轿子,右边放着一副担子,这里是茶厅。再往里还有一个小型的戏台,和轿子一样,全是用木头雕刻的,非常精致华丽,手工很是了得。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