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苛政猛于虎(1/2)
“为什么非要对张仲坚下如此死手……原来不动手的时候,只是因为夫君不想脏了自己的手,所以要让他自己撞到朝廷的逆鳞上来么。 ”
“如果可能的话,我也想收服他为咱……我是说为朝廷效力。但是娘子也是知道的,张仲坚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既然如此桀骜,又挡了咱的道,搬开就可以了。何况我也没有下必杀之令,一个豪门巨富又有野心之人,把他的根基拔除,他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么?若是他能远走海外甘心做个富家翁,不再招兵买马庸碌过此一生,我也没必要斩尽杀绝。”
时间线回溯到夏天,东阳郡的虎贲郎将陈棱讨伐张仲坚的队伍才出征一个多月,或许才刚刚赶到州夷吧,胜负消息自然不可能传回中原。不过在自家府上,萧铣已经面临了妾室张出尘略带不甘的质问。倒不是她帮着外人,而是心中犹有一丝仗义的不甘。
萧铣是实用主义之人,桀骜和他完全不沾边,所以他当然不会很**地不去解释——能够解释得事情,他是一定要解释的,因为他的价值观里,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哪怕身居高位也是如此。装逼装**或者桀骜,只是过敏弱者的习惯。哪怕是项羽吕布关羽黄药师之流的人因为自负自矜而不愿意解释,宁可被世人误会也不解释、不在乎的——这些人在萧铣眼中看来,也只是个loser。
张仲坚如果遇到的是未来的李世民,那还是有可能和平共处留下的:李世民志在一统中原,然后享受万国来朝,虽不追求闭关锁国,但是海客都是胡商自己找上门来,海外扶余国有些人在蛮夷的地盘上扑腾,只要对中原的朝贡态度不管,李世民才懒得去计较。而萧铣是志在建立海洋文明的,他的出身,他的定位,就注定了他不可能和那些东海上割据海岛的家伙共存。国土可以不要,但是大海必须是他的,如今的时候,东海,只能是他萧铣的。
费了一番口舌,让张出尘不得不接受了萧铣的理念,已为人妇的张出尘也就只有默默接受了。
……
在陈棱归来之前,在中原还发生了很多大事,萧铣也忙碌了不少活计。比如给朝廷准备的二十万大军渡海所需造船任务,终于在这一年夏末收工了。两年多的繁重造船任务,让吴郡和会稽的百姓依然死了数千人,都是被海水长期浸泡超期服役导致的问题,以及除了血吸虫病以外的其他水媒介传染病。因为萧铣的努力、木料供应链的便捷,这个死亡数据比历史同期已经少了**成,但是数字依然不可小觑。唯一支持百姓依然顺服的,只是萧铣不断向各县豪绅世族解释:朝廷已经答应了,此后数年吴郡等地可以通过试行租庸调法,以多纳税代替徭役。抓丁造船当水手的事情,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征派。
工部和将作监都派员前来接收查验,确认保质保量。而后,萧铣便要调集水手把数百艘大海船沿着海岸航线往北转移到登莱等处,交给右武卫大将军来护儿接收。当然了,从海路送去的船只,只是那些吃水太深没法在运河内航行的千料以上大沙船,剩下的小船,因为漕运还需要用到,自然没法马上交割。
漕运事务方面,大业六年的夏税被勒令提前征收完毕、打包装运,由武士彟押着直接送往黄河以北永济渠沿岸的粮仓——不过七月间,武士彟千辛万苦赶到黎阳仓、准备向杨玄感交割漕粮的时候,又出了不小的变故,让他着实憋了一口闷气。
“周郎将、武校尉,今年这笔漕粮,咱黎阳仓只能接收五十万石,剩余的部分,陛下前些日子刚刚让兵部段文振来传旨,说是直接运到涿郡即可。陛下为了征讨高句丽的事情,已经让各地全面动员起来了。民部上书樊子盖也被临时调去兼任涿郡留守,亲自督办各地解往东北的粮饷军需。”
这就是武士彟和周法明见到杨玄感的时候,杨玄感两手一摊告诉他们的噩耗,一副“我也很同情,但是爱莫能助”的表情。
武士彟瞠目结舌,商人本性的契约精神发作起来,就要和杨玄感争辩:“什么?朝廷不是定下了这两年吴郡的徭役,便是押解漕粮到兴洛仓或者黎阳仓么?怎么能出尔反尔?到涿郡那可是又要多走一千多里地,往返便是将近三千里!不管怎么算,即使是免去粮税户调、只服徭役,也不过这么长的役期,咱萧郡守还在陛下那里认捐了二十万骁果军的衣被军服作为免役调,如何能变卦呢?”
“朝廷运粮,若是中途再换船,装卸一番又是几多劳顿?为了天下计,武校尉还是一路送到涿郡的好。”
“咱可以不换船的啊——我等吴地水手,可以就地下船自行回去。朝廷再另外征募北方水手操船去涿郡不就是了?反正这些沙船都是登莱来护儿大将军的水师要用的,运完粮食之后直接交割给来将军即可,不用归还我吴郡。”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