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2/2)
周博在杀到据点这边之后,一开始是不遗余力的进攻,甚至还派出手下去攀爬围墙,企图杀入据点之内。到后面因为据点防守太严密,让这边损失十分严重,他不得不下令缓和了进攻势头。
他要求手下一边进攻。一边高喊“全部杀死”、“片甲不留”,“不要让他们点燃烽火”等等之类的话语。
其实周博要想攻克这个据点还是有把握的,这全部是木头结构的据点,无论是火攻还是挖地洞,哪怕就是正面去撞门,不出半个时辰就能攻进去。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屠杀据点的齐军,恰恰是要逼迫他们点燃烽火,将齐军大营的主力部队吸引过来。
只是他等了半天,却发现这个据点的首领人物还是很谨慎,一直都不肯点燃烽火。不过这也无所谓。因为他早就想到后背方案,如果这个据点的长官不点燃烽火,那自己就立刻采取火攻,把整个据点都给烧了。
一旦据点燃烧起来。火势汹涌,在整个旷野上一目了然,立刻就能引起其他据点,或者直接是齐军大营的注意。
不过之所以不一开始就火攻据点,那是因为周博必须要让这个据点的齐军认为,此时此刻的确是有宋军大部门潜入到后方准备发动偷袭。如果周博贸然发动火攻了。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将领都会知道,这是故意在吸引齐军大部队过来。因为宋军既然是要秘密行动,怎么可能自己主动暴露自己呢?
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他只能等待。
就在僵局渐渐产生的时候,那个伪装成齐军的卧底被救醒了过来。据点军官赶紧上前询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卧底装作虚弱的样子,说道:“我们的据点…………被宋军攻克了。很多人,宋军很多人。他们绕道…………绕道后面去了,可能是要去郢州城。现在,现在快通知大营,也许还来得及…………”
军官听了这番话,虽然依然还是搞不清楚真相,但是最起码大家都听到,是这个人说出来的情报,若是上面怪责下来,也是这个人来背黑锅。他强调的又问了一遍,说道:“你确定,你是亲眼看见的吗?”
卧底说道:“进攻我们营寨的有3000多人,后面森林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旗帜。我虽然没亲眼看到,但是…………纵然是3000多人突袭,那他们也是有阴谋的。快…快派人…………通知大营。”
当即,军官将话信以为真了,立刻下令道:“快,点燃烽火,点燃烽火。”
守卫在狼烟台前的士兵,早就按耐不住了,听了命令之后,马上就向干柴上倒上了牛油,然后取来火把点燃了干柴。瞬间,狼烟台燃烧起来了熊熊烈火,滚滚的浓烟也冉冉的腾飞了起来。
大概半刻钟之后,东边另外一个据点也点燃了狼烟台,遥相呼应的开始传递一种警告信息。
正在围攻据点的周博,见到狼烟冉起的时候,心中立刻喜出望外,于是也不再继续攻打据点,转而向弟兄们一挥手,高喊道:“他们点狼烟了,快撤退,快撤退!”
很快,周博、王善武便等着人从据点外面撤退,一下子钻进了旷野西边的林子里面,消失了无影无踪。如今整个计划已经按照预料之中的步骤,逐一的开始启动了。
-----------------------------------------------------------
半个时辰之后,南路的齐军大营集结完毕部队,准备向西边开拔过去。当然,在几十分钟之前,大营已经派出了一支500人的先头骑兵部队,沿着一路的据点一一赶了过去,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路过了前两个据点之后,总算来到了事发据点。此时这个据点外面还有几具没有尸体,不过侦察兵发现,这些尸体身上的盔甲与齐军的盔甲很相似,顿时疑惑了起来。他们立刻进入据点,询问了一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据点的长官就将那个卧底找了出来,让他向先头部队解说了一番。
卧底早就编好了一套谎话,说道:“宋军在进攻据点的时候,斥候部队全部是穿着这样的盔甲。但是大部分常规军还是穿着宋军的盔甲,究竟为什么这样,小的也说不清楚。不过,有可能是宋军利用这些盔甲,好迷惑暗哨。”
听了这番话之后,先头部队的将领绝对有道理,要不然怎么可能西边据点不胜不惜就全部被屠杀了呢?
当即,先头部队又立刻赶往了最西边的据点。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据点已经再也没有活人了,而且据点外面暗哨的地方,还有哨兵的尸体,可以想像这次宋军是做好充足准备了。他们进到据点当中,发现整个据点是遭到了大规模的围攻,看来真是宋军大批入侵了。
接着骑兵又沿着据点后面的山路追查了一段,果然发现辎重部队行军的痕迹。
先头部队立刻将这个消息快马告诉了南边大营,同时派出十几支侦查分队,沿着这些痕迹追踪过去,希望能够发现宋军的踪迹,然后也能做好应对的准备。
南边的齐军大营在得知了先头部队汇报之后,便再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调集了所有兵力,开始前往西边的山林里面集合,企图沿着宋军前进的方向从后方追上去。并且,大营这边也将宋军来袭的详细,派人去了中路大营和北面大营,让另外两个大营做好准备。
南路大营的军队开拔之后,浩浩荡荡的队伍路过了先前王善武设下的机关和陷阱的区域。不过早先王善武就接到了周博的交代,所以对现在留守在机关和陷阱区域的几个士兵们说过,齐军过去的时候不要慌着发动机关,而是等齐军返回再路过这里的时候才开始行动。(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