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1/2)
正当我躲在书房,一边口里念叨着“十万,五万,十万,”一边在一份份“咨商事”的任命书上签字时,李纲来见,“朝廷下诏,尽割河北之地予金人,谕两河军民出降。各州多拒不奉旨。”
待得使女点燃香炉离开,我在盆中净了手,随后整了整衣服,端坐筝前,眼观鼻,鼻观心,开始调匀呼吸。整个水榭中我唯一的听众李纲认命似地微闭双眼,神情稍带紧张。筝声一响,曲调从我手中缓缓流出,半阕过后,我抬眼侧观,李纲的双眉微蹙,但已不似先前那么紧张,嘴角微动,欲言却止。我装做不知,继续弹下去,却于筝声爬到最高处嘎然而止。良久,二人无语。还是我开口讲到:“近日来疏于练习,不知这曲弹的可入耳么?正要请李兄指教。”
“大王这曲《高山流水》深合白云出岫流水下滩之意境,另有临阵森森之势,想来心中于河北之事已有定夺。”
“吾深明李兄之虑,但天赐不取,必有后患,如今却是顾忌不得太多。”停了停,我又轻声问到:“李兄以为我等还有退路不成?”
“确是并无退路,只是…… ” 李纲的手指在案几上轻点数下,思量下,终是没有把话说完。
“哈哈!李兄不愿出口者,不过怕我取河北,和议势必难成,惹怒金人,或会加害二圣而已。” 我推琴而起,步到栏边,目视池塘边随风飘舞的垂柳,说到:“此事李兄尽可放心,金人留置二圣,所为不过胁迫我等,故此,我军愈强,二圣愈安。而今金兵之所以敢逗留不去,概缘河北并无强兵,归路无忧,我军一入河北,情势翻转,邢州之役时隔不久,想来干离不当会记得。金兵或是速退,或是举兵来攻。金兵若退,必挟二圣北去,以防我军衔尾而击;若是来攻,亦会挟帝出阵,以迫我降。”
送走李纲,我一个人坐在亭中,手指随意拨动筝弦,虽然时已近夏,我却觉的有些寒意。河北之地,关系我军的发展,迟早要取,如今,河北各州刚为朝廷所弃,我现在去接收,军民必诚心归附。如今最可担心的就是在金军手里的二帝,虽然我对李纲表现得一副胜券在握地样子,但心里确实不敢肯定金兵的下步行动将会怎么样?至少,如果我是干不离的话,必要时可以杀掉两个皇帝中的一个来表现一下“决心”。若是如此,我就很难逃罪责。按兵不动,最是保险,但如今不取河北,日后就很难再找到这样“合符义理”的机会。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嘭”的一声惊得我回过神来。低头一看,却是不觉中,手指将琴弦绷断一根。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