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巧笑倩兮(1/2)
递上温度适宜的茶水,皇上猛喝几口,然后定睛打量我,很快疑问就冲出口,“墨兰,朕不召见你,你不会主动过来,有事吗?”
“太后担忧皇上,故遣妾妃过来看看,嘱咐皇上切勿操劳过度,最近皇上太累了!”
他的双眼仿佛就要从我眼中穿行而入,一探究竟,“皇额娘让你过来真的只是为了看望朕吗?济度为吞齐喀而来,皇额娘不想为他说两句吗?”
我愣住,被他咄咄目光质问,只得实话实说:“太后担心简亲王走后,皇上气恼,不益身心,只盼皇上心平气和,没有别的。”
“真的?”质疑的脸容与我咫尺距离。
“当真,太后并未交待别的,只是担心皇上身体。皇上日日过去探视,有话,太后自然会与皇上说,何须妾妃转述。”虽说太后在我跟前数落了皇上,可我确定我此行并非为吞齐喀而来。
心无杂念,自然言语、面容坦率,他不再追问,放身半躺暖炕上,嘴里的不满纷纷涌出,“一个个不思进取,出游寻乐倒是蜂拥而去,要他们出谋划策,却又躲着、缩着,让他们给朕说说治国之道,就知道打打杀杀,满嘴屠戮,完全体会不到朕的用心。”
说完,他坐起,“墨兰,你说说看,朕能不气吗?朕不是不重视他们,讲究武事,这是我大清创业之根本,朕从未松弛,可也要讲求文治,不是吗?朕怎么就和他们说不到一块儿去。”
他站起,把我拉到他身旁坐下,“说话,朕想听你说,随便聊聊,有些东西你心里明白,朕知道,不过事先说好,必须是你自个儿的想法。”
见他语气平和,想着他怕是不再气恼,我便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皇上一直重视祖宗传统,宗室子弟偏爱骑射,勤学武艺,由此祖宗倡导之武事如薪传火,代代传承。皇上期盼大家能文懂武,文武全才固然好,可毕竟是少数,世人如求得一技之长也可谓有所成。至于经史中的治国之道,皇上不是还有满腹经纶的文人才子吗?学子们十年寒窗,科场求中,为的不就是一展所长、为国效力吗?皇上亲自殿试、认真选拔,不也是甄选助皇上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吗?文臣武将,各有所长,皇上居中调度,使其各尽职能,皇上心中抱负,也会逐一施展。妾妃拙见,皇上见笑了。”
他陷入沉思,然后站起,“墨兰,你所说的确是朕心中所盼,朕也是努力成为能够自如居中调度的君上,可惜,太难了!很多事情突然涌到朕跟前,朕完全措手不及,内心是义愤填膺、焦急万分。”
神情才舒缓,可不知他是想到了什么,转瞬不知从哪儿蹦出的怒色席卷过来,正好站于座榻茶几旁的他顺手抓起上面的茶碗,脸上怒火升级的同时,茶碗也被他重重往地上一摔,顷刻,碗盖、茶碗四分五裂,茶汤、茶叶四散地面。
我大惊失色站起,惧怕笼罩了我,慌得我手足无措。茶碗落地的脆响声或许泄去了他的怒火,一下子他颓丧地顺势躺倒在榻上,狠狠闭上双眼。
双手发颤,但还是赶紧收拾,拿起茶几上幸免于难的茶碗底托,把地上的碎片和茶叶残渣拾起,然后一并往外送去。小碌子就侯在殿外,虽听到动静往暖阁方向探头探脑,可不敢走过来,见我过去,他二话不说撩起衣服前摆把我手中的一股脑全兜了去。
待小碌子擦干净地面出去,我追上小碌子,吩咐他着人煮些热腾腾的奶茶,一会儿给皇上送过来。
返身步回暖阁,一想到那被他打烂的青花瓷茶碗,我就害怕,仿佛被打的不是茶碗,而是我自己。明明和颜悦色,转瞬之间就是风云变色,这心思转变之快真是迅雷不及掩耳。
走到他身旁,他依旧躺着,我蹲身行礼,“妾妃失言,惹皇上气恼,妾妃错了,这就退下,皇上莫要再生气。”
不等他开口,我就起身快速退到暖阁门前,转过身刚想跨脚出门槛,他突然起身冲过来抱住我,声音听起来颇为低落,“墨兰,你别走,留下来陪朕,朕不想一个人呆着。”
他刚才的表现实在让我气馁,“妾妃在这儿只怕又会冒犯皇上,还是告退为好。”
“朕不是气你,只是突然想到别的事儿,顿生不快,与你无关。”他的头倚靠在我肩上,他可是整个大清朝的主宰,我这瘦弱的肩头也只能暂借片刻,经常受他这样也只怕不堪重负。
“终是妾妃说话不知轻重,万一再次开口惹恼皇上,妾妃实不敢当。”
“你说这话分明是与朕置气,朕已说过不是你的错,为何还要执意离开?”我心里确实不舒坦,可听他低落情绪又开始高亢起来,我立刻紧闭双唇。
满人入关,统治中原,关外治理国家的方式自然需要转变,于是明朝的现成制度、明朝的叛将降臣,大清统治者通通接手,现成的管理模式应用起来虽得心应手,可同时明朝胥吏的歪风邪气也一并涌进了这个新生的国家机器。
吸取明朝灭亡教训,澄清吏治,就是皇上亲政以来考虑最多、也最伤脑筋的问题。远的不说,下半年这一而再再而三的科场舞弊案就让他头疼不已。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