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伊春,中国的第二片净土(2/2)
下午一点多,汽车到了伊春。记者们兴致勃勃,住下来以后,马上要求参观。</p>
能让我们自由参观吗?</p>
随便参观,你想去哪里?都可以。</p>
接下来,工厂,学校,连飞机场都看了。</p>
我们还想看。看什么?军工部门可以看吗?可以。枪械修理厂,日本武器可以修,苏联武器也能。飞机制造厂,当然,造出的飞机比莱特兄弟的飞机好。</p>
有几个记者很喜欢看政府,对三三制很干兴趣,问个不停。有个美国记者不相信政府是选举的,被一个百姓一句话顶回去了:“在整个伊春,想把谁选下去,就把谁选下去。你要是对我好,我就选你。”</p>
看完了,爱泼斯坦评价道:“伊春根据地真是一片净土。”</p>
过了两天,几个美国提出来,想去军队看一看。</p>
好,各位去金山屯军营看一看。</p>
上车,去军营。</p>
这一次小路没有陪他们去。</p>
小路这几天很忙,调动军队,调动人员,调动物资,开辟南兴安省根据地。</p>
他还让驻苏联的人大量从中亚等地购买等各种工业原料,就算把钱都完也在所不惜。</p>
另外,他还在督促向南运输武器的事情。如今,武器马上就齐备,可以启运了。</p>
两天后,众记者回来了。</p>
怎么样,感觉如何?</p>
没想到,你们的军队很正规,武器很好,训练很正规。战斗力很强大。</p>
没想到我们的军队如此强大?我们的装备不行,每打一仗,要死很多人。看金山屯烈士陵园了吗?</p>
看了。</p>
那一次,一支部队,几乎打光了。</p>
是,我们看到了,大片的墓地。</p>
我们看到了部队,坦克部队,还有特种部队。</p>
这些部队还需要训练。坦克不足,炮不足,炮弹也不足。</p>
路透社记者武道、美国天主教《信号》杂志记者夏南汉两个人拿出了一个单子,想去几个地方。</p>
小路道:“不愧是无冕之王,什么都能探听出来。这些地方都想去?”</p>
武道:“还希望提供方面。”</p>
小路道:“日本农场,战俘营,朝鲜村,监狱,溥仪,可以。各位想一起去,还是自己看自己的?我听说,有人要做人物专访,是吗?”</p>
记者们觉得这几个地方都重要,只好决定一起去。</p>
******</p>
1,因为封锁,延安很穷困,能吃饱就不错了。有个故事。1938年5月,美国驻华使馆参赞卡尔逊上校,在延安邀请老外医生马海德下馆子。路上许多熟识的人向马海德打招呼,马海德便邀他们一起去吃饭,卡尔逊后来回忆“他如此大方地利用了我的好客使我发笑,他知道我手头不紧。我们走到饭馆时,后面跟随了十几个年轻的男女,他们笑着闹着,完全沉浸在聚餐的快乐中。”</p>
本书来源 品&书@网 /book/html/32/32016/index.html</p>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