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金针渡气(1/2)
再次见到刘老三、是在第二天的早餐会上。
沙县小吃驻慕仙集分店的四个人、都聚集在餐桌前。沙县小吃外面挂了打烊的牌子,不用担心外人闯进来打扰。虽然四人拢在一起开得是例行的晨会,但是四个人的心思明显都不在一块儿。
贺洪正蹙着眉头,认真地看着一台昨晚刚到名叫“呼吸机”装置的说明书。柳秋月则捧着一本【天云吐纳术】的小册子发愣。刘老三心不在焉地干坐着,眼神不时地分心瞅着灶台上正在煮着的各种卤味。
阎云逸则是一手拿着一张A4纸打印的文字,另一只手托着一个塑料盒,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三根细如发丝,长约一拇指的金针。如果不是每根金针闪着耀眼的金光,阎云逸都会认为这是三根普通的大头针。
结合《金针渡气》论文和金针实物,研究了好半天,阎云逸这才搞明白,金针渡气的原理。
原来凝气三期以下,身体经脉没有一条是通的,元气走得是肌肉皮膜。可是人体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皮膜之间会有一层天然的粘膜,就和穴道外的粘膜一样,会阻碍元气的自由运行。
这个世界的修者采取的对策有两种;一是直接强行突破这些阻碍,譬如说达到凝气一期的小成境界,体内的元气就是通过一定的元气损耗,从而达到元气在全身自由游走的目的。
二是通过特殊的运气心法,绕过阻力较大的粘膜点,从阻力较小的粘膜点处通过。只不过这些通过大量实践找到的走捷径的方法,大多繁缛复杂,各不相同,且被各门派视其为本门炼体的核心机密,为各大门派不传之心法。一个门派的底蕴如何,往往就是取决于这些心法的优劣。好的心法,元气运行阻力小,通畅,修炼起来让人事半功倍。天云门就没有好的心法,所以修炼时元气阻滞生涩,事倍功半,注定了它只是一个修真小派。
但是不论采取那种方法、元气全身游走,始终要通过肌肉之间的粘膜,粘膜仍旧是限制修者发挥的瓶颈。
金针渡气则是另辟蹊径,用一根细细的金针,在肌肉之间搭起了一座元气畅通无阻的金桥。从而天堑变通途,元气如臂使指、随心而动、意到气到,产生几乎媲美于灵脉通畅的效果。
当然能做到这一步的金针、也不是随便拿金子打造一根就行。首先金针本身就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其实称之为小金管更适宜。它是中空两端开口的结构,且管身上用激光密密麻麻打出几十万个,直径不到1微米的气孔。元气正是通过这些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进进出出,跨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粘膜,从而通畅运转全身的,达到顶级心法都达不到的高度。
组织配给阎云逸只三根金针,倒不是小气。而是这样的金针制造繁琐,成品率低,所以根根价值不菲。组织上给的三根,也只是配发给阎云逸临时使用,而并不是赠于。离职以后,组织还是要收回的。
阎云逸看了看那篇论文最后的署名胥浩,不由惊叹起胥浩的思路。虽然这种办法沿袭的是不走寻常路,投机取巧的邪修之路。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看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直指核心,实现起来别具匠心。
不过此时阎云逸独辟蹊径,想到了这个金针的另一个用法——破穴。
体验了田桑海那一套,灵气爆破的方法破穴后。阎云逸已经无法忍受传统的冲穴的方法,冲穴这种方法太慢了,一个气穴突破至少就要三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诸事顺利的情况下,而且越到后面越难。尤其像阎云逸这样已经突破了十七个大穴的人更是如此,突破所需要的元气那是海量,时间就要花上几年甚至十几年。阎云逸可不想这样经年累月的修行,就只为了突破这一个气穴。
田桑海由里向外爆穴的方法固然是好,但要做到却需要要具备这么几个条件,一是要有灵气,只有灵气才会有这样远超元气的爆发力,瞬间爆开穴位粘膜。二是光有灵气还不够,灵气还要先进入气穴,由里向外爆穴。
但悲摧的是这两点都不是一个凝气二期的修者能做得到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最需要突破气穴的是凝气二期,而凝气二期又不具备爆穴的两个条件。除了像田桑海那样,拼得自己的修为不要,帮别人破穴,好像实在没有其它的法子可想。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有了欧阳若兰的那套功法,凝气二期就能获得草木精气中的木行灵气。有了金针渡气,将产生的灵气输入气穴之内也问题不大。最后再利用田桑海的爆穴之法,将粘膜从里向外彻底炸开。
理论上毫无问题,前途光明动人,那就开始实施吧。阎云逸霍地一声,站了起来,将另外三个人都吓了一跳。柳秋月更是抱着胸口站起来后退了几步。
“我要上早课了!”阎云逸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
“今天早点回来,明天要带贺同志和柳同志去上山看考场,顺便熟悉一下下山上山的路。”刘老三不放心地交待道。这几天阎云逸越来越有晚归的趋势,使他不得不额外交待一下。
“知道了!”阎云逸含糊地应了一声,就跑了出去。
刘老三目送阎云逸出了店门,看到灶中正煨着的卤煮,这个时候突然醒悟叫道:“饭!你还没吃早饭呢!”可阎云逸早就溜到十几丈开外没了影子。
“这小子,现在修炼起来都废寝忘食了!”刘老三摇头道。他只抓住了问题的表象,阎云逸现在废寝忘食倒不是繁忙得缘故,而是修炼到了这个程度,已经对食睡没有需求,产生不了**了。
离开慕仙集,就进入天云山的地界。阎云逸一个人放开大路,只身一人来到了天云后山一个不知名的峡谷。
此峡谷正处在大山背阴之处,长年不见阳光,天地元气一般,湿气却是极重,罕有人至,就是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的修者,也不会选择在这里静修。
一些喜阴的植物在这个地方蔓延疯长,野灌杂木四处可见,飞瀑涌泉随处可寻。山涧空气清新,雾气氲氤,轻轻地吸上一口气,脸上就会蒙上一层薄薄的水膜。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