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大周祖制(特鸣谢书友 里河大堰 的4张月票!)(1/2)
第226章 大周祖制(特鸣谢书友 里河大堰 的4张月票!)
看罢之后,柴宗训笑道:
“曹彬和林仁肇二人此次出征,平定六谷蕃做得很好。
所谓“汉人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朕予军士们高俸禄,又有独步天下的神臂弓、皇家兵工厂生产的神兵利器,大军所指,天下束手!”
众臣大加歌功颂德了一番后,首辅王著出班道:
“陛下,如今六谷蕃已平,然而甘州回鹘却有6万大军逃回,主力仍在。
在我大周兵锋重压下,须提防景琼铤而走险,全力向西攻打“归义军”,以与高昌回鹘联结为一体。
若高昌回鹘也出兵攻打“归义军”,东西夹击之下,臣恐“归义军”危矣。
我军虽精锐,然而却鞭长莫及,怕赶不及相救“归义军”。”
柴宗训沉吟片刻,道:
“河西走廊自汉代成为沟通中国与西域、大食、大秦等地的丝绸之路,向来商业兴盛。
高昌回鹘虽自安史之乱后,不再与我中原皇朝通使,并在辽太祖时成为了其属国,然而其国中君臣百姓皆笃信佛法,不喜征伐,数十年来无对外战事,应当是不会对“归义军”用兵的。
虽然,慎重起见,我大周尽快遣使前往高昌回鹘,面见其可汗(国王)禄胜,致两国友善、加强商贸之意,并告诫其勿要对“归义军”用兵,否则朕必伐之!”
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唐朝时期,7世纪始,河西走廊与丝绸之路再度引起统治者的关注。河西走廊成为经济繁荣程度仅次于长安、苏杭的地区。
那时的河西走廊各国商旅纵横,经济发达盛极一时。经河西走廊前来大唐经商定居的外国商人多于过江之鲫。
大唐秉文明开放之风,也任用了许多外国异族人为官,名将如高仙芝、哥舒翰等。
河西走廊一度是距离长安最近的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贸交易中心。
“安史之乱”后,因战乱而致“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几乎断绝,大唐的对外贸易转变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以致唐末时,广州有十万大食等外国商人居留。
海上丝绸之路大致可分为两条主航线: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
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
这两大航线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延伸、拓展。
其中,南海航线为主线,东海航线占据次要地位。东海航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建立时期(约公元前1112年左右),南海航线则是唐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约起始于秦汉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总体来说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发展于魏晋时期,在隋唐时期逐渐兴盛。
君臣商议一阵后,公推由口才极好、智计百出的李沆,秘密出使高昌回鹘。
柴宗训想到昔年李涛的“宰相人选”之议,亦有心载培李沆建立功勋和声望,于是决定由龙骧卫五百名精锐护卫其出使。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