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群臣劝进(1/2)
第368章 群臣劝进
建安十三年(208)春,群臣一齐上奏,请吴王登基为帝。
皇帝刘协顺势下诏,请吴王举行禅让仪式。
荆州宛城,吴王府。
“反了!”
“全都反了!”
金茂摔掉一本又一本奏章,再次拿起署名建设局的奏章,看了两页又有摔本的冲动。
一看署名,诸葛亮!
踏马的,小卡拉米也敢造次?
不怕被撤职吗?
然而,不等金茂作何感想,贾诩率领军机处群臣拜谒,请金茂登基为帝。
金茂的脸色在烛光下阴晴不定,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群臣的意愿,更是时代洪流中不可逆转的趋势。他缓缓站起身,目光穿过重重帷幕,仿佛穿透了这府邸的高墙,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与未知的未来。
“诸公,你们可知,这一步踏出,便是万劫不复?”金茂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般敲击在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他环视四周,只见群臣或神色坚定,或眼含期待,无一不是对他寄予厚望。
“大王,天命所归,民心所向。汉室衰微,已无力再兴,大王德才兼备,正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不二人选。”贾诩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言辞恳切。
金茂沉默片刻,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一旦接受这皇位,便意味着要承担起前所未有的责任与压力,同时也将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与质疑。
“此事我尚未准备好,暂且搁置吧。”
贾诩罕见地开始冲锋陷阵,没办法,明面上在宛城的重臣只有他一位,他不冲谁冲?
“大王,天下之事,非待万事俱备而后行。昔日高祖起于微末,凭一腔热血与智勇,终成大业。今大王手握重兵,民心归附,正是顺天应人之举。况且,时不我待,汉室衰颓,群雄并起,若大王迟疑不决,恐错失良机,届时悔之晚矣。”贾诩言辞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他深知,对于金茂这样的英主,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能激发其雄心壮志。
金茂闻言,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似乎在衡量着这沉重决定的分量。大殿之内,空气凝固,众臣皆屏息以待,生怕一丝声响打破这决定命运的寂静。
“贾公所言极是,但我亦知,帝王之路,荆棘满布,非有坚定信念与非凡智慧不可行。朕需时间,深思熟虑,如何安内攘外,如何兴复汉室,而又非重蹈覆辙,使百姓再陷战乱之苦。”金茂的声音虽轻,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贾诩见状,心中稍安,知还在犹豫,但并不是没有称帝之心。“大王英明,臣愿倾尽所能,辅佐大王,共谋大业。待时机成熟,万民共仰,大王登基,自是水到渠成。”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定个期限吧。”金茂退而求次,尽量拖延时间,“等到东北建城,西北通路,我登基便是。”
那怎么可以?贾诩都六十多的高龄了,谁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毕竟,这个时代七十岁都知天命了,他还有几年好活?
贾诩劝道:“大王,天下大势,瞬息万变,时机非人力所能全然预测。然则,大王之志,犹如星辰指引,虽远必达。臣虽年迈,但心向光明,愿以余生之力,为大王铺就一条康庄大道。至于期限,不过是大王心中之尺,用以衡量民心向背、国力兴衰。大王何不以此为契机,广开才路,勤政爱民,待四海归一,百姓安居乐业之时,登基大典,自然顺应天意,人心所向。”
金茂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贾诩不仅智计过人,更有一颗忠君爱国之心。“贾公所言极是,本王当以天下苍生为重,不急于一时。从今往后,本王将更加勤勉,力求国泰民安,待时机真正成熟,再议登基之事。”
言罢,金茂转身望向窗外,只见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本王誓要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后世子孙铭记,今日之努力,皆是为了那永恒的辉煌!”
贾诩见状,躬身行礼,心中暗自着急,却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再讨论下去,不然,他可就要被主公厌恶了。
“臣告退。”
…
荆州宛城,贾府。
荀彧怀着一肚子怨气,受邀前来。他都答应不插手、不捣乱,怎么这些人还不放过他?还要他来为登基这件事出谋划策?
贾诩深知荀彧心中的不满,笑着说道:“文若兄,勿要动怒,此事虽非你本意所愿,但你我皆身处乱世洪流,肩上之责,重于泰山。主公雄心壮志,欲开万世之基业,你我作为谋士,若能助其一臂之力,成就一番青史留名之伟业,岂不快哉?”
荀彧闻言,轻叹一声,眉宇间愁云稍散,却仍难掩忧虑:“话虽如此,但天下未定,战事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若此时忙于登基大典,恐非明智之举。吾等当先思安民之策,而后方可图大事。”
贾诩点头赞同,眼中闪过一抹深思:“荀公言之有理,然主公之心,亦非全然不顾百姓。他欲以此盛世之名,激励将士,安定民心,同时亦是在向天下宣告,我朝将秉持仁政,以民为本。只是,这其中分寸,确需我等细心拿捏。”
荀彧沉吟片刻,缓缓道:“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多言。但请转告主公,登基之事,可从简而行,切勿劳民伤财。至于安民之策,我已有初步构想,愿与文和共商,力求早日实施,以解百姓之苦。”
见荀彧不上道,贾诩无奈,只能实话实说道:“荀公当知主公脾性,若是无人能劝服,而让群臣逼宫,此事必将逆反。”
荀彧闻言,眉头微蹙,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他轻叹一口气,道:“贾公所言极是,主公虽英明神武,但性情中确有固执之处。不过,我朝初立,百废待兴,若因登基大典过于铺张而引发民怨,实属不智。我等身为臣子,当以国家社稷为重,不可让私欲蒙蔽了双眼。”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