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山洞小住 县学劝俗(1/2)
第104章 山洞小住 县学劝俗
王阳明会同各官、地方里老规划好未来和平县的选址,选定两处巡检司的新址,布置好留守兵力,于三月初八开始撤军,向北翻过九连山,于三月十五途经龙南县的玉石仙岩。
平生喜好山水的王阳明,被这座平地而起、高达百丈的玉石岩留住了脚步。玉石岩色如白玉,分上岩、下岩和新岩。更吸引人的是岩上有孔山洞,洞内宽敞,容得下数百人聚会。这座洞名为玉虚洞,洞顶有圆形天窗,可以承接日精月华;洞底有一眼龙井,深不可测,像人心一样深奥。撤军前的三月初四,还在浰头的时候,王阳明已经写好了向朝廷要求退休的《乞休致疏》,他在疏中说,朝廷派遣自己来南赣的任务就是剿灭四省边界的土匪,如今任务完成,朝廷应该让自己解甲归田了,自己很想回到绍兴会稽山上的阳明洞天去养养病,补补精气神,养心修道。打了一年多仗,对解甲归田越来越向往。去年打罢桶冈,在茶寮驻扎时,他就谋划着战后的退休生活,在《茶寮纪事》诗中就表明了心思“乞身已拟全师日,归扫溪边旧钓台”。在更早的漳南剿匪时,他也一门心思地想着,回到浙江和徐爱一同开荒种地,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杨璋、郏文、邢珣、危寿跟在王阳明身后,攀岩观览。龙南县知县卢凤跟在队伍后头做导游。卢凤因为去年二月池仲容攻打信丰县城时堵截不力,被王阳明奏明朝廷,停发了半年的俸禄,曾经心中尽是不满,好在如今池仲容已经彻底完蛋,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心情这才好转。卢凤热情地介绍道:“王都宪,龙南比邻浰头贼窝,县内又有本地贼众,敝县到任的五年来,百姓流离逃命,田地抛荒。如今有王提督挥军剿匪,王师告捷,为民除害。现在,老百姓吃了定心丸,全县四野,到处一片忙碌,都在忙着春播,”卢凤说着,指着山脚下,“山脚下是桃江,夹江两岸都是桃。满山谷盛开的桃,就像敝县上万百姓一样,都在热情洋溢地迎接王都宪呢!”
王阳明很高兴,桃江的名字让他不由得再次联想到了陶渊明和他的《桃源记》。陶渊明有自己的桃源,王阳明有自己的阳明洞天。会稽山中的阳明洞天,与这个玉虚洞相比,就显得太浅太小,如果不是洞外搭建上屋棚,住人都很勉强。和贵州龙场的东洞相比,龙场缺少了桃江水的灵气。更主要的是,在龙场时,自己是龙落平川,不得不缩着脖子,夹着尾巴;在这里,则是龙翔九天。剿匪大捷,扬眉吐气,山民里老沿途欢呼慰劳,感恩戴德。前者小吏欺凌,后者百官拥戴;一个失意时,一个得意时;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邢珣因为强烈要求撤军,与王阳明剿匪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思路不合,招致王提督不悦。虽然最终王提督听从了自己的撤军请求,但在邢珣心中,因为没有毫无保留地和上官保持一致,心里还是多少有点不踏实。这时候,他稍微带着讨好献媚的口味说道:“王提督,下官听说您在会稽山有自己的阳明洞天,不知道那和这座玉虚洞相比,有何高妙之处?”
王阳明笑着说道:“不如这里!”
邢珣说道:“唉!玉虚洞虽好,可惜不能搬到王提督仙乡绍兴。”
王阳明笑着说:“人在天地间,不过一个匆匆过客,哪里是家?能在哪里住上两个晚上,都可以叫家。”
邢珣赔着笑说道:“对对!人生处处都是家!下官有个提议,绍兴有个阳明洞天,龙场有个阳明洞天,赣州不能没有个阳明洞天。这里干脆就叫阳明别洞吧,杨兵宪、郏都指挥使,你们二位意下如何?”
杨璋笑着附和道:“王都堂刚才可是说过,住过两晚上才能叫家。”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