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大唐狄公案肆(42)(2/2)
“他们在用早餐。玉兰在我大太太房里。这样我就有时间带你去文案馆了,狄兄!”
罗县令击掌唤来领班的仆役,命他亲自到南门去向都头传达派团丁的事。另外还让他顺便告诉高师爷,请他到文案馆去。罗县令带着狄公穿过弯弯曲曲的走廊,来到一间宽敞阴凉的屋子里。屋内四周靠墙全是高高的书架,一直触到饰有格板的房顶。架子很宽,上面放满了红皮的文件箱、账簿和卷宗。屋里有一股宜人的石蜡味,那是用来给文件箱上光的蜡,防蛀的樟脑也散着淡淡的香气。红砖地的中央有一张巨大的书案,书案一头一个上了年纪的书吏正在翻寻文件,另一头坐着如意法师,他正埋头阅读一份卷宗。
十四
腰圆体肥的如意法师身穿棕色的麻布袈裟,左肩上有一个生锈的铁扣。他神情严肃地接受两位县令的寒暄,然后默不作声地听完罗县令对前一晚宴席上那幅题字的热情感谢。最后,他用粗粗的食指敲打着面前的卷宗,以粗哑的嗓门说道:“偶然路过,进来翻翻农民暴动的史料,二百年前的。南门发生过大屠杀,要是当年死于刀下的人如今都还在那里,你挤都挤不过南门去!你需这份卷宗吗,罗县令?”
“不要,法师。我是来找一份文书的。”
如意法师鼓起蛤蟆般的眼珠瞪了他一下:“是这样吗?那好,如果你找不到那份文书,就把这屋子封起来,到你的狐仙祠去点上一把香。等你再回到这屋里来时,你要找的文件就会从架子上伸出来。狐精有时候会帮助官员的。”他把卷宗合上,站起身来。
“哎,现在能去看月坛了吗?”
“我这就引你去,法师!狄兄,待会儿过来。哈,我的师爷来了!帮着狄大人找卷宗,高放!”
罗县令走出去,毕恭毕敬地为如意法师打开门。
“您要找什么,大人?”高放的话音很清晰。
“我听说,十八年前的狗年,此地曾有过一起谋杀案,一直未破,高师爷。我想看看那起案子的卷宗。”
“那一年因皇九子的反叛,谁都记忆犹新!不过要说没破的谋杀案,没有,我不记得看到过那样的材料。也许那个老头儿知道,大人,他是这儿土生土长的!嘿!刘老儿,你记得十八年前狗年有一起未破的谋杀案吗?”
那上了年纪的书吏想了想,用手指捋着下巴上乱蓬蓬的胡须。
“没有的,大人。那一年大将莫大凌叛反,金华很乱,百姓都遭殃了,不过没有未破的谋杀案。没有,大人。”
“我看过莫将军的案子,”狄公说道,“他是皇九子的同谋,对吗?”
“噢,不错,大人。所有的文案都在那边第五个架子上的大红箱子里。旁边纸封面装订的卷宗是那一年其他案子的材料。”
“高师爷,咱们把那些卷宗全都搬下来,放在桌子上。”
那个书吏搬了把梯子靠在架子上,把卷宗一件一件搬下来递给高放。高放把它们按时间顺序排放在桌子上。桌上的文案越摆越长,狄公意识到身负的责任极为重大。这其实不一定是起未结的谋杀案,也可以是起结过的案子,只不过是把无辜的人判成有罪的了,当时的原告实际上就是杀人凶手。
“高师爷,你们的文案管理得真好,”他说道,“这上面一尘不染!”
“我叫书吏每个月把卷宗都搬下来一次,大人,”高师爷愉快地笑着说道,“把箱子上一上蜡,文件晒一下,这样也可以防蛀!”
狄公心下暗忖,在这件事上,文案保管得如此整洁倒是个遗憾。若是架子上部的文档尘封已久,新摸的手印倒能说明宋依文翻阅过哪些文件。
“那个被害的书生以前就是在这张桌子上翻文案的,是吗?”
“是的,大人。放在下面架子上的是宋相公研究的农民暴动史料。大人,他是个绝顶聪明的年轻人,兴趣广泛,还喜欢研究政务上的问题。我进屋来时,经常看到他翻阅近年的文案。他真是个认真的读书人,从来也不跟我闲聊。噢,文案都搬下来了,大人。”
“谢谢。高师爷,你有事就请去忙吧,我如果需要找某一份文书,会找这位书吏帮忙的。”
高放告辞以后,狄公在桌子边坐下来,打开了第一份卷宗。那个老书吏又坐回到桌子一头去翻他原先看的文书,不一会儿,狄公便沉浸在各种刑事案件中。有一二起案子引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只是没有误判的迹象,宋氏的姓也只出现过一次,是一起不大的诈骗案中的被告。一位年轻的书吏送来新泡的茶,狄公听说已近正午时分,不觉吃了一惊。那书吏还告诉他,罗县令仍在府邸的第四进院里陪着客人。看起来要在那里开午饭了。
狄公吁了口气,决定把有关莫大凌谋反的那箱文案翻出来看看。一个被判谋逆罪的人跟他的同谋一起被处死,这里面有人被误判也不是不可能的。
狄公一打开箱子,一丝满意的微笑便浮上嘴角。箱子里的文案没有按正确的序号摆放,而是草草塞成一团。在这个管理得井井有条的文案馆里,此现象表明他找对了路子。显然,宋依文翻过这箱文案,当发现有人进屋时,他匆匆地把文案塞回箱子里。狄公把文案搬出来,小心翼翼地按序号摊在桌上。
第一份文书是皇九子案的概述,措辞谨慎地叙述了皇九子的心虑多疑过甚,常抑郁不乐,且妒忌好斗,有一次大怒中差点儿杀死一名大臣,皇上于是把他放逐到金华的行宫,希望当地平静的生活有益他的身心健康。谁知王子竟臆想种种过错,变得更焦虑不安。他身边一些溜须拍马的宦官不断地对他说,他是最受宠爱的皇子,而他那野心勃勃、盛气凌人的王妃却总是刺激他,唆使他造反,最后他异想天开地酝酿了一个篡位的反叛计划。正当他想付诸实施时,一些心怀不满的文武官员泄漏了这个不甚缜密的阴谋。皇上派监察御史带了御林军赶到金华。军队包围了行宫,监察御史把皇九子和王妃召去问话。他对王子说,皇上什么都知道了,但仍愿意饶恕他,只要他命令他的卫队放下武器,并且和王妃立即返回京城。皇九子却抽出佩剑,当场杀死了王妃,然后自刎。御林军冲进宫里,把里面的人全都抓起来,监察御史还没收了所有的文书。此事发生在十八年前的二月四日。
就在同一天,监察御史展开了全面的调查,所有知晓内情的大臣和王子的其他同谋都被就地处死。虽然皇上念及皇九子心性乖戾而愿意饶恕他,但是对其他同谋者却无可饶恕。接下来的疯狂日子里发生了许多诬告案,居心不良者利用这一机会排除异己。这在大变乱后的分裂时期是司空见惯的。幸而监察御史明察秋毫,对这些案子进行认真甄别。绝大部分都是匿名指控,其中有一封未署名的长信,声称致仕在家的大将莫大凌曾参与反叛阴谋,还说他与皇九子之间的来往信笺藏匿在家中女眷住的院中某处。于是监察御史派人搜查莫将军的府邸,果然在信中所说之处查到了信笺,莫将军便被以谋反罪逮捕。可莫将军否认所有的指控,他坚持说那些信笺是伪造的,而且是由某些宿敌故意放置在那里的。监察御史知道莫将军一直以为自己未得到应有的提拔,故而提前致仕,回老家金华后就一直闭门思过。他的昔日同僚证明,他常与人谈起世道将变,有能力者都有机会得其所之类的话语。监察御史研究了那些信笺,认为信笺并非伪造。于是莫将军被定了罪,按照惩治谋逆条律,他与两个成年的儿子同时被处死,家产全部充公。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