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1/2)
少姝静静地颔首,由此更加明晰,与华岩馆所办的私学有所区别,士族的家学在生徒对象、规模及内容等方面皆有不同,而反观郭宅的家学,显然已经融入整个书馆的教授中去,密不可分。
(魏晋家学:以家庭为基本教学单位,学生是自己的后代,魏晋之际士家大族兴起,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特殊地位,使他们的门第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这个时代的文艺发展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和贡献。)
“打我记事起,家里准备的玩具,也尽是笔墨纸砚哩。”卫铄适时的补充。
“玩具?天呀,那岂不是在话还没说利索的时候就学习书道了?”少姝惊呼。
“其实一开始也是纯为好玩儿的,后来便渐渐觉出其中的无穷趣味。”卫铄语调甚为欢快,随着渐渐长大,她早已发觉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都很僵化,不是高低分明的敬而远之,就是欠缺真诚的奉迎讨好,而少姝不同,她是活生生的,且会把自己视为同龄伙伴那样来探询与对待,所以也忍不住,想要多说一点,“后来大了些,读到蔡伯喈先生所著‘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让我明白了心境在书法中殊为要紧,大人们用心良苦,我如今也能体察出一二来。”
(“书者,散也。”句:出自蔡邕《笔论》,意思是书法是不受拘束的,想学书法首先得胸襟开阔,无拘无束,这样才能书写。)
看来卫铄自幼习书,除了怡养心性以外,更是卫氏家族的一种为官治家的寄托与支撑,或许,延续家族的使命,也是她倾心于修习书法的内在缘由?
注视着眼前如阳光般明媚的小小少女,让少姝的眼睛泛起一种温热的惺惺相惜的感动。
思霓道:“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钟太傅留下的传世之作《贺捷表》,华岩馆中亦藏有刻帖,真书绝妙,刚柔备焉,确为正书之祖。”
(“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句:出自钟繇,这是中国书法史上首次提倡书法之美的言论。魏晋之际的书法,是书法艺术从萌芽觉醒走向古典成熟境界的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真(楷)、行、草诸体的演变趋向于成型和完善,这一时期曹魏的钟繇最具代表性,在推动隶书向楷书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贡献最大。)
(真书: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
“不敢,不敢,夫人言重了。”钟会连连谦逊称谢。
“是,太傅的小字笔法清劲,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真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酷嗜书道的卫铄陡然激动起来,腮凝绯云,有趣可爱,她伸出白净的纤纤玉指,陶醉地在空中比划开来,“他吸取了篆、草的圆转笔画,变隶书的方笔为圆笔,并用真书的横、捺取代了隶书的蚕头燕尾,字体方正平直,越发简易省写了,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小字:魏晋时期的楷书均为小字,钟繇也不例外。)
思霓望着她又娓娓道来:“卫家世代工书,子侄无一例外,卫姑娘族祖伯玉先生,学问深博,明习文艺,尤擅隶书与章草,与同在尚书台供职的索靖先生齐名,时人号为‘一台二妙’。卫姑娘你师承多门,兼撮众法,岂有不成才的道理?今日钟司隶与卫姑娘亲临蓬门,实是天赐良机,烦请多多指点小女才是。”
(章草:是隶书草化后的书体。)
(卫瓘:字伯玉,曹魏尚书卫觊之子,是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的重臣、书法家。他弱冠时即为尚书郎,西晋时为尚书令,担任过司空太保等职。世人评价他与索靖二人的书法与东汉末年“草圣”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北宋《淳化阁帖》载卫瓘的《顿首州民帖》,尚存章草格局,基本去掉波势,已向今草过渡,是他的代表作,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卫瓘在魏末时曾监邓艾、钟会两军灭蜀,之后又纠集诸将平息了钟会的叛乱。晋惠帝即位后,与皇后贾南风对立,终在政变中满门遇害,享年七十二岁。)
(索靖:字幼宇,敦煌【今属甘肃省】人,西晋书法家,显官名士如傅玄、张华等人,对他非常赏识。他是东汉著名书法家“草圣”张芝姐之孙,善写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日“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一篇,封安乐亭侯。)
少姝苦着脸,额上不觉涔涔冒汗:“妈妈,那一手的狗爬字,就不要拿来在名家们面前献拙了,好不好?”
思霓摇了摇头,无可无不可地应了:“这孩子,随你吧。”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