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六伐中原,智除奸佞 171:武沈献计通妖道,桓温要挟诛庾门(1/2)
庾希急于挽救废帝司马奕和废后庾道怜,但是眼下过不了京口,天子已被更换,庾希只得率兵返回暨阳大营。骑在马上,一边往回走,庾希一边对庾袭、庾邈说道:“桓温率兵南渡,何人发的手谕?”
庾邈道:“桓温南渡之日,不偏不倚,正好在兄长出京之时,时候把握如此正好,莫非是太后之意?”
“难道太后启用桓温,而疏远庾家?”
庾邈道:“兄长勿忘,陛下废为东海王,庾家乃是外戚,留在朝中,必被当做疥癣之疾。”
“好个褚蒜子,千算万算,算到我庾家头上。”
庾袭道:“大哥这可如何是好?”
庾希心中忐忑不安,思量再三,说道:“我等立刻前往海陵,投奔表兄武沈,武沈掌管河运,若能求得船只,便可乘船绕过京口大营。再致信庾氏诸臣,起兵响应,凭我庾氏在江南势力,杀回京师,为东海王复辟!”
兄弟三人,商量已定,决定到海陵备战,分发书信,快马传送,先行告知海陵太守武沈。
到了海陵,已得消息的海陵太守武沈,早早来到渡口,迎接庾希兄弟三人。到了太守府上,武沈与三人对坐。
大将军庾希说明来意,武沈道:“太后调虎离山,把大将军调出京师,而又引狼入室,重用桓温。翻云覆雨,只恐庾家再难回京,日后必遭桓温暗算,为今之计,唯有造反。”
庾希点点头,说道:“我已致信四叔庾条、四弟庾蕴,还有堂弟庾方之、庾爰之。庾氏众人一同起兵,再联合寿春袁真,各路人马,响应起兵,问罪京师,搭救东海王,重回皇位。”
武沈捻了捻胡须,说道:“京师可有内援?”
“海陵王司马晞、五弟庾倩、七弟庾柔同在京师。”
武沈道:“若想里应外合,海陵王、庾倩、庾柔太过单薄,为兄保举一人,有一呼百应之能,揭竿而起之术,可助大将军。”
“表兄快讲,所指何人?”庾希问。
“卢敕?”一听这名字,庾希一时回想不起来.
武沈道:“大将军忘了,六年前五斗米教乱政,教主卢嘏伏诛,卢敕是他二弟啊。”
“哦......”庾希这才回想起来,又问道:“难道五斗米教,至今还有?”
“那是当然。”武沈道:“不瞒大将军,五斗米明着不搞,暗地仍有教徒万众,只是顾忌朝廷,隐忍不发。卢敕曾在海陵行医,与我颇有交情,我修书一封,请他率五斗米弟子,协助庾倩、庾柔,一同举义,占据京师。”
一听动用五斗米教,庾希站起身来,说道:“若是如此,一旦动用五斗米,可不仅是诛杀桓温,连褚太后也不能留。”
武沈道:“大将军欲成大事,万不可怜惜一介妇孺。”
庾希心中,暗自发狠,捶拳说道:“即日起,招募兵马,联络群雄,准备诛晁错,清君侧,进京勤王。”武沈、庾邈、庾袭一起响应。这才引出:
已知君侧不宜清,勋戚也曾惊乱兵。
藩外诸侯多虎视,一朝得理欲窥京。
急切的脚步,由远至近,王彪之、车胤快步来到御书房,拜见简文帝司马昱,王彪之道:“朝廷得报,护军大将军庾希今在海陵招募兵马,打造兵器,意图谋反。”
简文帝道:“长江口畔,庾、桓秣马厉兵,剑拔弩张,忠奸难辨呐。”
王彪之道:“桓温有何用心,尚不知晓。但广州刺史庾蕴,临川太守庾条未得兵符,已调集兵马东进;袁真易帜寿春,声援庾希,大晋内乱,已不可避免。”
简文帝只觉心口一阵剧痛,手捂心口说道:“放驸马桓济回去,买好桓温,朕可答应;但铲除庾氏一门,万万使不得。”
车胤道:“微臣以为,此时应召桓温入朝,坐镇京师。”
“车侍郎,上次让桓温入京,逼迫进谏太后,废先帝为东海王,此番入京,恐怕不妥。”王彪之道。
车胤道:“京师之中,缺兵少将,难道派数千羽林卫平定叛乱?”
简文帝道:“桓温进京,若谋皇位,该当如何?”
车胤道:“微臣担保,桓温进京,绝不敢图谋皇位。若谋篡位,岂不成了正中庾希下怀,到那时不是庾家勤王,而是引得天下共怒。”
听了车胤论述,简文帝觉得桓温还不至于谋篡,遂说道:“此事准奏,就由车胤赶赴扬州,面见桓温,命他进京。”车胤领旨,便赶赴扬州府,面见大司马桓温。真便是:
风起云浓争夺忙,龙腾虎斗对长江。
暗藏汹涌忠奸乱,相隔人心如雾窗。
车胤连夜乘船舟,渡过长江,赶赴北岸扬州府,急见大司马桓温。一见桓温,便把庾希招募庾氏家人,图谋起兵之事,一一说来。桓温从坐垫上起身,背着手走了几步,问道:“陛下真对桓某没有戒备之心?”
车胤道:“庾家声势逼人,能与之相抗者,唯有大司马,如今陛下也心痛成疾,急的心疼不愈,还望大司马多派援军,化解叛乱。”
“既然朝廷要平定庾希,需有诚意,否则桓某爱莫能助。”桓温道。
车胤作揖道:“大司马有何要求,尽管说来。”
“庾家乃江东第一大户,京内京外,门阀众多,需先除京内庾氏,以免宫廷哗变;京外叛军,我自挡之。”
“下官即刻赶往京师,告知皇上。”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