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大唐的家底(下)(1/2)
第1017章 大唐的家底(下)
这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若是算上大唐这些年开拓的疆域,这个数量,翻上几倍也不成问题。
可现实的情况竟然才增长了几成,数额还算到了扩张地区的土地和人口身上。
单从这些数字上,就能看出来,现在的世家大族的力量是何等恐惧,难怪他们敢肆无忌惮的对李世民下手,都是强横的实力在背后支撑啊!
李言忽然想到什么,连忙来到一边的资料架上,翻起当年李世民推行土地方面的改变所施行的政策。他即使不懂这些具体的步骤,也知道,在进行这些大举措前。
一定会进行一项清丈土地的环节,这是盘整土地和人口必要不可少的步骤。只有切实了解到最真实的数据,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
这种改变,每一项都关系国计民生,无数百姓的生存,岂能大意?
可翻遍了档案,也没有看到一项关于清丈土地和人口的记述,李言心中震惊,这说明什么?
说明朝庭的改制,根本就没有去清丈土地?
回到坐位上,李言脸色已经变的无比的难看。他已经知道,这说明世家大族隐瞒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实在太多了,所牵涉的利闪也太大,这项举措,根本就无法形成决议。
国家一大半的实力,并不在朝庭手中,而在世家手中。
李言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仅从人口和土地的数量上来看,大唐这个公司,李氏只占有百分之四十的股分,另外百分之六十是在其他的股东手中,难怪他们可以随意更换董事长。
李言又开始翻看关于科举这项扼制世家大族在官场上势力膨胀的利器,经过了一个多时辰的翻阅资料,李言的心更凉了。
大唐虽然有了科举,且每隔三年举办一次,可并没有真正得已落实,徒有其形,而没有真正发挥他为国选士的作用,反而成了世家大族的子弟进入官场的一道方便之门。
以前大唐的官员,主要的是采取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靠的也是朝中官员的推荐,然后直接进入官场。换汤不换药,讲究的是出身,是门荫。
出身不好的,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朝堂。
前隋虽然开创出了科举这项有力的举措,可也因此得罪了世家,连王朝都没有保住。
而李世民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把科举重新抬了出来,却已经不再是炀帝时的科举了。而是只保留了一个形式,科举的主持之权,都在世家官员手中。
李世民能争取到的最大利益,就是科举入仕抬高了世族子弟进入官员的门槛。以前只要出身世家,不管才学如何,都能入仕为官,可现在就不同了,至少要有才能。
多少也要有些才学,阻挡了一些世家子弟中的酒囊饭袋。
另外,一些顶级世家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竟争力,也意识到自己家族的庸庸碌碌之徒进入官场,不但对家族没什么帮助,反而还会影响到家族的实力。
所以把一部份名额外放出去,吸纳一些愿意拜入豪门但具有真才实学的穷苦人家子弟,这些人经过他们的渠道进入官场,自然就是自家在权利场上的势力。
现在的朝中大员中书侍郎马周,就是通过这样的渠道,进入官场上的。
后世都把马周当做平民出身官员的案例,来体现唐朝科举制度已经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场的垄断,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马周虽然是从科场上走入官场的,却实实在在的有强力靠山。他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安康公主的门下,在进入官场的初期,更是屡次受到安康的保驾护航,这才得已走入李世民的视线。
之后,其干净的出身和背景,迅速被李世民看重,随后加以培养,这才成了中书省的重臣。
而马周的同科好友闵国器,却因不愿攀附权贵,而被官场多次打压,屡试不第。最终受马周的举荐而进入李世民的视线,却由于其背后没有强力的靠山。
被发配至泽州,后来更被卷入反案,死在乱民之下。
在李言看来,闵国器的死,几乎是必然的。
首先,闵国器性格洒脱无忌,为人狂放不羁,肆意妄为,不把朝庭规矩放在眼里。虽然有才,却不被朝中官员所喜,所以他和马周的际遇完全不同。
马周直入中书省,御前行走,在李世民身边做事,深受李世民看重。
而闵国器却被下放到泽州地方,说是培养,从另一个侧面,也能说明,李世民也不怎么喜欢此人。
其二,马周已经没看住,被溜到了李世民身边,成为了搅乱世族利益的一个害群之马。世家大族怎么可能容忍再来一个性格再加怪张的闵国器呢?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