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唐版推恩令(上)(2/2)
有太子傅张玄素,东宫右庶子孔颖达,东宫左庶子于志宁,给事中杜正伦,吏部尚书侯君集,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马周,尚书左丞令狐德棻,左监门卫大将军常胜等。
还有以漠南大都督阿史那云为主的一干子草原降将,和以薛仁贵、王玄策为中心的少壮派侍渎群。
团队中老中青三代齐备,文臣武将都是不缺,实力庞大,占有绝对的优势。唯一至命的就是太子的缺失,导致整条大龙没了双眼,更没有了灵魂,动不起来。这些人以李承乾之子,皇长孙李象为主,支持立皇太孙。
第二就是以魏王李泰为主的魏王党,核心成员有太常卿萧禹,侍中王珪,工部尚书杜楚客,刑部尚书张亮,御吏大夫韦挺,殿中恃御吏崔仁师,中书侍郎岑文本,宗正卿窦诞。
另外,尚书右丞刘洎,和黄门侍郎诸遂良也隐隐倾向魏王。
再加上魏王以编撰括地志为由,仿秦王府旧制建文学馆,网罗了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杰出人材,之后这些人都被安排进入朝堂和地方。
李泰在朝中势力极大,三省六部中几乎一半都是他的人,只是在军中力量稍浅。
或许是为了弥补这一点儿,李世民对李泰本身赐予了大量的军中职务。
李泰年纪轻轻就被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22州。除了都督的头衔外,李泰还是雍州牧,在十六卫中担任左武候大将军,兼任右武侯大将军。
太子党与魏王党,可以说平分秋色,一个强在下层军中,一个把朝庭三省六部,因为李承乾不在的缘故,魏王党在声势上,更胜东宫一筹,魏王更是当今朝中呼声最高的人选。
吴王李恪虽然也有争储之意,可实力最弱,只有袭爵谯国公,任左屯卫大将军中的柴哲威,还有御吏中丞权万纪,大理寺卿孙伏伽,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
最近李恪和左卫大将军程知节,兵部尚书李绩,似乎走的很近。
还有一些是杨妃娘娘利用杨广之女的身份,拉笼的前朝遗臣,组成了一个小派系。
吴王是现在朝中年龄最大的长子,排在魏王之前,再加上李世民有过英果类已的评价,随着年龄渐长,吴王也渐渐稳重,行事风格隐有大将之风,在朝中也经常被李世民夸奖。
加上前几年大唐西征,吴王做为监军,大唐打下雪域高原和收回西域之地,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吴王威望上涨极快,不少东宫出身的少壮派将领,都隐隐有些向李恪靠拢,使得李恪声势大振。
或许是因为李象小了一辈,又没有进入朝堂,只是个孩子,魏王并没有把东宫列为头号威胁对象,反而和吴王掐的你死我活。
吴王虽然实力弱小,可一方面不断拉笼像程咬金,李绩这样的军方大将,另一方面又团结在齐地就藩的齐王李佑和慢慢成年的晋王李治,倒也和李泰斗了个旗鼓相当。
房玄龄猜测,若是不出意料,储君之位,当不出李象、李泰、李恪这三个人之中。
剩下的李佑是庶子,并不受待见,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外,并不为朝中众臣所认可;剩下的李治又一心向道,虽与长孙无忌走的近,在朝中并没有根基,不足为虑。
其他的皇子上,连名号都叫不出来,更是不可能有半点机会。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的询问中,隐隐提起了子孙,其实就是把皇长孙李象包括在内。而房玄龄装作无意的提起皇子个个出色,隐然将皇孙李象给排斥了出去。
不是房玄龄有偏见,而是李象年龄太小,今年才十四,刚刚长成。
又加上或许是长孙从刚刚诞生,太子就出事了。太子妃小心翼翼的在夹缝中生存,处处看人脸色,对李象的教导也是十分严厉。李象为人老实本份,默守成规,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
在众皇子皇孙中,表现在中等之下。
若是天下安定,倒也能做个守成之君,可大唐现在外有强敌,内有世家盘踞,情况十分复杂,不是平庸之君能应付的了的。
若是李世民身体康泰,再活个二十年,自然可以慢慢调教。身为李世的近臣,房玄龄最清楚李世民的身体情况了,或许是年轻时东征西讨,受伤太多。
或许是国事操劳,太过熬人。
不到五十的李世民看起来一点儿也不输年过甲的自己,无论如何是撑不了多少年的。
还有一点儿,李世民从十多年前就招集道士练制所谓‘长生不老丹药’,房玄龄是知道这个世界上哪有长生不老药,也隐隐的劝过一次,李世民却不是很在意。
说即使不能长生,补补身体还是可以的。
(本章完)
83中文网最新地址www.83zws.com